芻議新課標數學的意蘊和魅力
學科研究
作者:趙慶明
摘 要:闡述新課標的意蘊及魅力,拓寬學生數學學習領域,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學習,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及提高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拓展思維;創新情境;營造活力
古往今來,教育總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進行自身的變革和創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給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和深遠影響。同時,不可避免地對長期沿用的傳統課程提出了挑戰,傳統課程的缺陷與弊端明顯暴露,數學課程的改革已刻不容緩。新課標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的數學課程在拓寬數學學習領域,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麵與傳統數學課程目標相比較取得了重大突破。課程改革的呼聲越來越急,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把握新的課程理論,樹立新的“學生觀”、“教學觀”,才能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境界。
一、明確新課標,注入新理念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它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麵、持續、和諧的發展,體現了它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①“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作為教育內容的數學,應滿足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並有益於啟迪思維,開發智力。教學內容上改革,刪除繁雜計算,降低了幾何中形式化的證明,增加了數學建模、數據統計、規劃與運籌、估算能力等現代社會公民必要的數學能力,增加了統計與概率,空間與圖形。注重培養學生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推理能力和應用意識等,體現了數學的現實價值。更有助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信心、責任感、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數學的學習將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②“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是指數學教育必需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並使每個人在數學教學中得到益處。數學教學存在一個底線,即每個人都能達到的水平。③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一方麵數學課程麵對的是所有適齡兒童,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開發他們的潛能;另一方麵,數學課程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出發,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和可能,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探研新課標,拓展新思維
認知來源於實踐,知識應用於生活。數學中的一些東西,同樣來自現實,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實際感受而形成概念。數學教學應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係,注意從實際問題的具體情景出發,從生活實際和學生知識背景中提出問題,經過抽象、分析、歸納、轉化為數學問題。用數學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然後進一步回到實踐中去,使生活、實踐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成為讓學生喜愛的數學、充滿活力的數學。
數學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從實踐中汲取著豐富的營養,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在經濟學、軍事科學、藝術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豐碩的果實。在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學已與人文科學互相交織滲透。通過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學會應用數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真諦,學會數學思維,同時還要逐步具備現代人才所應有的自信心、責任感、科學精神、求實態度、創新意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個性品質和人文修養,新課標正是在這要求下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