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作業設計 減負增效

學科研究

作者:馬豔

摘 要:新課程實施以來,聚焦課堂、減負增效成為關鍵。作業是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教育質量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因此,數學教師應科學設計作業,以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減負;作業設計

減負提質就是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這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多年來,由於升學的壓力,使得教師、學生和家長麵對這話題時的心情都是矛盾的。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升溫,減負提質的發展也已提上日程了。如何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同時也要完成教學任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考的,我們絕不能走進誤區,所以要明確“減負”與“提質”應該同步發展,少了“提質”作為目標的“減負”或者少了“減負”作為過程的提質都是毫無意義的。

作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減負提質”,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本人認為著眼於課堂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高效之課堂;精心、科學的設計作業。從作業這一方麵提出一些個人的粗略見解。

對減負提質下布置新型作業的幾點思考:

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本著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設計練習,刪除無用的練習,作業內容必須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水平、符合教學目標,更要嚴格控製作業量,符合減負的要求。作業體現啟發性、典型性、多樣性,有助於學生鞏固與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並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促進學生發展。具體地說,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作業內容精煉化

首先要科學地控製數學作業的量,教師在布置書麵作業時要從全局著眼,各學科利益著想,既要考慮自己所任學科的作業量,又要考慮其它科目的作業量,要以適量性為主。嚴格控製作業時間。

其次教師應注意數學作業的“質”,教師要研究作業目標,確定訓練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作業布置時,教師要注重本堂課知識的承上啟下作用,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後續知識打下伏筆,即所謂的立竿效應和可持續發展。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努力做到精練、巧練、趣練和有針對性的練。同時,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業中既要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硬件作業,又要有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形成技能、激發興趣等軟件作業。

二、作業布置層次化

作業布置的層次化。要求作業既麵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性、階梯性,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利,提倡“基本作業+彈性作業”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層次的學生做有所得對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不能急於在短時間內讓全體學生掌握,應合理分解難點,科學安排練習,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複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業時對學習差一些的學生采取了“從基礎知識著眼、基本概念著手,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快反饋”的措施,對他們布置一些與例題相似的以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為主的較淺顯易做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成功感,消除恐懼心理,促進學習興趣的形成。對中等生我采取了“從重點著眼、基本技能著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與例題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為主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對優等生我采取了“從知識難點著眼、重點著手,高起點、快節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綜合性、係統性為主且難度稍大的作業題,以發揮他們學習中的創造性和技巧性,滿足他們不斷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