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業形式趣味化

教師必須把學生從不利於他們發展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精心設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向社會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後才能完成作業。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複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多種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覺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進而培養數學興趣。例如: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麵,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增加對數學史的了解。還應補充諸如觀察、製作、實驗、讀課外書這一類實踐性的作業。

四、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促進學生發展

為使學生能更好的完成作業,在平時的作業中書寫工整,正確率高,書寫速度快則可以得到一顆星,累計十顆星可隨時免作業一次,大大的提高了書寫的質量和速度,留出更多的時間參與課外活動,是學習進入良性循環,達到減負提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科學出版社.

[2] 陳厚德.《有效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