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困惑與對策(1 / 3)

農村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學科研究

作者:王秀珍

摘 要: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課題。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能力,而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更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但也直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本文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困惑,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作文;教學困惑;方法對策

寫作作為一種能夠反映應用英語知識與技巧開展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對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發揮著積極作用。初中階段的英語寫作是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起步階段,奠定這一階段之基礎,能夠提高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信心與興趣,並能實現初中與高中英語教學的無縫對接。

我校是一所農村薄弱初中學校,在英語寫作方麵,學生基本功欠缺,畏懼寫作,常用漢語思維表達英語,教師對寫作教學重視不夠,寫作過程指導存在問題等。下麵就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增強寫作動機,教授學生英文寫作的對策等作了探討,希望對廣大農村教師的作文教學有一定參考借鑒價值。

一、農村初中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還存在一定不足,大多采用以語言知識為主,語言實踐為輔的模式。寫作教學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沒有係統的寫作教學計劃,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上遇到的困難,學生習作錯誤頻出,行文不流暢質量差,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 習作 老師頭痛”的現象。在平時的教學中,看到許多教師忙於修改學生的作文,但實際效果不佳。

(一)心理因素。

大多數農村中學生認為英語寫作難。

(二)寫作基礎薄弱。

寫作基礎主要指遣詞造句的基本功。通過閱卷發現,農村初中學生在書寫方麵因不規範而失分的比例較大。主要是個別字母如p,q.Y g j的格式不夠正確;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大小寫不注意;潦草;單詞拚寫有誤;印刷體與書寫體混用等。

(三)寫作內容貧乏。

從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看出,大部分學生所寫的作文內容貧乏,思路不開闊。語法知識不過關。在寫作中語法運用出現錯誤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達到了95.3%。詞彙運用不恰當:如學生用“He plays footban good”來表示“他球踢得好”;人稱與數的概念不清晰:如She doesn’tlikesbananas;時態構成錯誤:如學生這樣寫I am go coschool everyday;複合句的關聯詞及時態運用不恰當等等。

(四)寫作缺少銜接。

布局謀篇不合理。在英語寫作上有的學生不會布局謀篇,文章沒有主旨,機械翻譯信息,不能突出主題,行文不夠流暢,邏輯性不強,表情達意平淡無奇,句型單調貧乏,常用一個句式一寫到底,沒有段落層次,使人讀起來感到索然無味,這樣的情況失分比例約占24.8%。

二、影響農村初中英語寫作主要因素的分析

大多數農村初中學生由於語言環境缺乏,習慣於用漢語方式造句,造成了書麵表達中錯漏嚴重,語不成句,要點不全,謀篇布局不盡合理,句子或段落之間缺少必要的聯係,文章顯得支離破碎,甚至很多學生無從下手,這些現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教師方麵。

1.教學目標理解不透徹,把握不準確。新課程標準更加明確地規定了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它要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外語教學中的一個突出的矛盾是如何處理好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的培養。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關係。比如,農村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語言知識,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益處不大。此外,多數教師在教材處理方麵還存在許多不足。許多農村教師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語音、語法、詞彙教學上,同時又由於作業批改量大很容易忽視寫作教學。對於寫作的訓練,農村教師大多是按考試的模式,給出題目和提示讓學生去發揮,甚至是幹脆發給學生一定數量的範文,讓學生去背,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由於缺乏接受係統的,循序漸進的寫作技巧的指導,他們的寫作水平得不到根本的提高,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更無從談起。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重視聽、說、讀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寫作的訓練,常常以布置回家寫一篇短文作為課的匆忙收尾,一筆帶過,有的等到初三升學考試前才注重寫作訓練,導致教師在教學目標定位上有所偏差,有的教師把聽、說、讀、寫四個環節為人割裂開來,從而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的寫作教學方法和指導方法也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原因,如在寫作教學中師生互動不強,寫作教學的內容或話題往往由教師決定,較少關注情感因素對學生寫作的促進作用,以致無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等。

2.單向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老師滔滔不絕地在上麵講,學生不厭其煩地抄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有很多弊端,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講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位置。老師過多的灌輸,導致學生疲勞困乏,學習效率低下。

3.以應試指導教學。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對付中考,考試內容以筆試為主,即使考聽力,所占比重也很小。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將大量的時間用來改試卷,很少注重聽說讀寫。學生滿腦都是語法的概念,“聽、說”等的應用能力很差。

4.對學生的學情研究不夠,特別是對學生的心理研究不夠。農村學生普遍比較自卑,愛害羞,學英語張不開嘴,怕人笑話,而英語的學習需要學生大膽,敢說、敢討論。所以需要老師了解農村學生的心理,解開束縛學生的思想包袱。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及研究活動偏少。

(二)學生方麵。

1.農村學生缺少必要的英語學習環境。作為農村的孩子他們能聽到的英語隻有在課堂上,課外聽到的語言隻有當地的方言,農村學生在村上說普通話都遭人嘲笑,可以想象說英語的後果。農村多數家庭收入相對較低,生活困難,多數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重視不夠。部分學生雖重視對英語的學習,但方法不當,感覺越學越差,最終失去了學習英語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