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低學段語文學生預習興趣的培養(1 / 1)

淺談低學段語文學生預習興趣的培養

學科研究

作者:杜高鋒

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常用的預習方法是:讀讀課文,認認生字,畫出不認識的詞語,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到上課時提出來……這樣的預習方法筆者認為弊端明顯,應從如下加以改進。

一、以單元導讀為重點,激活興趣

新教材都以單元導讀引領整個單元,一個單元一個內容。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春天來了”為內容構建。依次包含“找春天”“古詩兩首”“筍芽兒”“小鹿的玫瑰花”幾篇以春天為內容的文章。學習新課文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找找身邊的春天:“春天到了,有哪些變化?”“找找有哪些寫春天的詩吧!”可以讓他們自由組成三五人小組,或者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出去走走,看看。將自己的發現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整理,在此基礎上,結合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識字、讀文。這樣,學生在玩中學習,既輕鬆又愉快。

二、以小組合作為載體,激起興趣

高效課堂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將班級“小班”化,劃分若幹個小組,既便於管理,又便於發現問題,更便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學段的語文學習中,最初是要學生學會識字,學會讀好一篇文章。在小組內,把識字、讀文活動化,良性競爭化,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比如識字:準備識字小卡片,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認的多。說一說,看誰的識字方法多,幫一幫,看看你能幫幾個小朋友……再比如讀課文:分角色讀,看誰讀的最好,看誰進步最大……在不經意的遊戲中,學生達成了最初的目標。

三、以班級展示為平台,激發興趣

“每個人的內心深層都具有得到別人賞識和表揚的欲望”。小孩子更是如此。新教材給了他們很多展示的機會。每單元的語文園地中,都有“展示平台”這個版塊,筆者認為可以靈活處理這些版塊。在單元學習前展示,也可以在單元學習後展示,還可一課一展示。根據需要,靈活運用。

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動手做做看”一課,課前,教師打來一盆水,放下一條小魚前讓學生猜測,抽選幾名同學到講台前做做試驗,放下小魚,看看哪些同學猜對了。然後導入新課,學生興趣高漲。再如,同一單元的“郵票齒孔的故事”,課前,學生出示一組連接在一起的郵票,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麼?能想到它們有什麼作用嗎?現場操作撕郵票,學生談感受。導入新課,學生興味甚濃厚。

總之,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動力,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主動的、愉悅地投入,而不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