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數學教學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才能獲得新知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提高的一個教學過程,要滿足學生求知欲,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過程。提倡自主式、合作式、討論式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有效地溝通。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充滿趣味的情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運用新課程理念有效地滲透觀察、比較、交流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前,讓學生主動回顧原有知識,這樣對新知識學習起到推動作的用,留給學生討論和思考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著提出:“關於分數,你們還想知道什麼?”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並把學到的知識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提高他們對歸納、表述的能力。在小組討論中,人人都有事做,每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意識地創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感到無拘無束,可以暢所欲言,思維就會被激活,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正如古人所雲:“樂思方有思泉湧”。
四、數學教學要呼喚創新才能充分發展
社會的發展呼喚數學教學創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創新。以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發展,依托於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於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麵、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個學生。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若幹份”、“二份”和“幾份”的理解,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個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數,讓學生自由填空並說它所表示的意義。於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就可以看到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現。
五、數學教學要在遊戲學習中激發興趣
體驗新知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練習內容寓於遊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興趣盎然地再次追求成功的心理取向。
由此可見,新課程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盡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在教學中隻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係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那麼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