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階段:鞏固記憶
經過上述四個階段的教與學,學生對基本知識點是能理解的,但並不意味著已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書本的觀點轉化為學生自己知識需要一定時間的消化和轉化,這段時間不一定要很長,但是必要的、不能省略的,因此,鞏固記憶這個階段就是給學生專門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進行疏理、記憶和鞏固,在記憶中再進行理解,達到牢固掌握知識之目的。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記憶方法,但不要過多的參與,因為外來的幹擾對記憶有抑製作用,所以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安靜的環境。教師趁此機會對個別差生進行輔導,或借此機會回答個別學生的提問。
第五階段:運用檢測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質量怎樣,隻有通過檢查才能確定,通過檢查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和智力、能力發展情況,優點和缺點,以便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個別指導,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這個階段除具有檢測及反饋功能之外,還有深層次培養學生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功能,從而使學生從理解、掌握概念、原理、觀點發展到能運用於實際解決一些較為複雜的問題,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這個階段的實施方法是給學生口頭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或事先將題目設計好,通過多媒體展示,較為經典的題目可以和第二步練習理解中的練習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回答或寫出答案,說明理由。這個階段的問題或習題編製的出發點重在運用和檢測,靈活性要稍大一些,但量不宜過多,學生回答或做題過程中,對好的學生不要輕易提示答案,但對差的學生可適當的提示或啟發,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做題情況,做完後教師要及時認真講評。
第六階段:歸納小結
歸納小結對本堂課的教學效果有很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師講課是依照習題展開的,盡管習題是按課本內容的係統性去編製,但和常規教學專門講解課本內容的方法相比,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在係統性方麵有時還有一定缺陷,因此用“依題授課法”進行教學時最後一定要小結。教師要對學習的材料進行加工編碼,用準確精煉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歸納本節課的內容,使知識條理化、係統化,化零為整。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搞清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係,把所學的新知識歸納到已有的知識係統中去,使前後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