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有適量的容量
導學案的內容要精選,要控製學生的自學量和書寫量,避免給學生帶來過重的學習負擔。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有許多文章篇幅較長,閱讀文本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筆者認為導學案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麵的內容:文章的作家作品和背景材料、基礎知識過關、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根據文體特點和上課設計提議兩到三個問題。課前對主問題進行思考,並在書上做適當的批注。課後學習內容應以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為主,再根據課型不同進行拓展、補充等。導學案形式應根據問題的不同有一定的靈活性。
三、要有恰當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方法掌握了,自主學習能力也就獲得了。教師在“導學案設計”中主要是針對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偶爾兼顧之前所學。所以在設計時應該有意識地專門拿出具體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實例,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掌握。讓學生明白采取這些學習方法、解題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
四、課前、課後的學習指導是重點
因此在編寫導學案時,時時注重相關學法指導,專門抽一定時間指導學生預習或複習。
五、考慮教材的優勢和優化教材作用
比如,許多文章注釋沒有作家作品和創作背景的詳細資料,而這些資料對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幫助,所以在編寫導學案時可作適當補充,讓學生自主了解學習,這樣可以有效節省上課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六、以學定教
以學生的自學情況作為教學的起點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前批改導學案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分析其預習情況,根據學生對課文把握的整體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時間分配。教師再根據學生具體的預習情況、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思路對導學案內容有所取舍。其他老師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生,有時也不符合自己的教學思路,所以要對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取舍,進行二次備課,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完整的導學案才算真正完成。
總之,教無定法,好的導學設計不計其數,但是好的教學設計就是你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每一節課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學生的參與興趣。經過近兩年的“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導學案的不斷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課的學習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我們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讓他們成為一個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