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特色作業盡顯魅力
學科研究
作者:陳生金
在現實教學中,許多學生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常常機械重複的抄抄寫寫,被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結果是事倍功半。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呢?如何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中樂此不疲的去完成呢?這學期,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設置語文特色作業,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才藝展示的平台。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封麵設計,學生的傑作
首先,為了使學生通過做作業,各方麵的能力能得到鍛煉,我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一名設計師,給每一個作業本的封麵進行一次創作,由學生自己設計封麵,寫一句喜歡的格言,並根據內容進行配圖。學生充滿了興趣、熱情高漲。對於那些繪圖能力較弱的學生,讓他們從別人身上“取經”,然後再放開手腳大膽創作。學生顯示出驚人的潛力,他們的封麵設計就是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每次打開作業都成為一種享受。
二、快樂積累,學生的寶貝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以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教師根據《標準》要求,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準備筆記本,記下優美的詞語和句子,也會積累不少語言。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僅僅做到這些還很不夠。因為教師單單從數量上看,就會感到心滿意足,然而細看,質量卻不盡人意。原因是大多數學生都是迫於教師的壓力,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敷衍應付。有些學生雖然樂於積累,卻不善於積累。怎樣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呢?
首先,我在以前積累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把自己摘記好詞、好句、好段時,分門別類地做……如按寫人、寫事、寫景、狀物、名言警句等等進行歸類摘錄,並貼上口紙曲進行分類,使得有空看時更方便、更明了。
其次,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自己需要的內容或圖畫剪下來,貼到自己的積累本上,還可以在積累的內容旁配上圖畫,這樣學生在剪剪,貼貼,畫畫,寫寫中獲取了知識,積累了語言,掌握了積累語言的方法。此後,他們就樂此不疲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摘錄。還讓孩子們為自己的積累本“取名”,孩子們可是大顯身手:“我的采蜜集”、“知識加油站”、“知識百寶箱”……
另外,在一定時間內展示學生的積累成果,或朗誦、或交流。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積累語言的動機,擴大了他們的閱讀量,也增加了他們的信息量。
三、作業展示,百花齊放
每學期開學的時候,我讓每個學生製作書簽。學生們製作的個性書簽,新穎,有創新,每個書簽上都有一句名言,大大激發了他們讀書的欲望。最近,在我的安排下,對學生們的特色作業進行了展示與評比。有的學生的寫話本,富有童趣,有各種貼畫、星星等,書寫工整,而且非常漂亮,是作業裏的榜樣;有的學生的古詩配畫,使學生在寫寫畫畫中積累了古詩,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有的學生的語文小報,圖文並茂,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學生們編寫的語文複習小報更讓人眼前一亮,不論從內容,還是從書寫,從配圖都會吸引你駐足欣賞。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每一份特色作業就是一個創新,一件作品,一份享受。特色作業給孩子們搭建了成功的舞台,給孩子們展示才藝的機會。特色語文作業,賦予了學生無窮的創造空間,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