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引導學生到教材中去觀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教材,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麼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無論是在教材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培養學生細致地觀察、有序地觀察、抓住重點去觀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這樣,學生通過觀察獲得了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出的文章才比較真實生動。隻有引導學生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激發學生積極地去思維,學生才能產生表達願望。

四、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麵發展,達到大麵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嚐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創設展示機會,品嚐成功喜悅

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更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讚許、羨慕,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盡量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賞課,請本周日記寫得好的同學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讀後請小作者談體會,同學展開討論。並且利用學習園地和宣傳窗,展出優秀作品。每當看到自己的習作前站滿了欣賞的同學和家長時,學生內心肯定有說不出的喜悅。開展這一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選擇麵,給每個學生以機會,讓優生發揮自己的特長,讓學困生發現自己的優點。這樣一來,班上便會形成比學趕超的風氣,學生個個信心百倍,寫作興趣就更加濃厚。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積累寫作素材、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的能力、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使學生樂於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