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小學數學的探究性學習
學科研究
作者:劉春梅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性學習逐漸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又一種重要方式。它是指學生以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麵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探究性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的教學理念,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和培養,使學生掌握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具有探究性、創新性、主體性、交互性、開放性、過程性、綜合性及社會性等特征。它強調主動探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是一種學習理念、策略和方法。小學數學以其特有的課程性質更適宜展開探究性學習。那麼,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呢?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一、首先要了解“探究性學習”的涵義
“探究性學習”是相對於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而提出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探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學習觀。作為學習觀,探究性學習是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它反對被動地接受、繼承、記憶知識,主張學生主動地理解、應用、探索、創新知識,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探究性學習情境中,學習者以問題解決為主要的內容,什麼是“探究性學習”,隻有真正把握“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對它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不在於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於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於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曆探索事物的數量關係,變化規律的過程。
二、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民主寬鬆的學習環境,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勇於表現,樂於創造,保證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隻充當探究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發展潛力,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探究,多鼓勵表揚學生,允許學生出錯,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橫加指責,強令修正,而是指導學生冷靜分析、反思、總結,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反複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完成探究性學習的任務。
三、擴大評價活動範圍促進激勵機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