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班主任管理中滲入“美”的教育(1 / 2)

在班主任管理中滲入“美”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

作者:宮曉玲

摘 要: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在學生的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學生未來的規劃師和建築師。因此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不應該僅是停留在說教方麵,而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以“美”的理念去教育學生,讓學生從內心去認識美,感知美,以“美”的體驗去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理念;美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不僅在於知識的獲得方麵,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在學生的教育方麵擔任著著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既要保證學生們學習的進步,也要注重學生們心理健康的發展,這就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本文就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

現在的學生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揮。學生們在家裏大都嬌生慣養,即使犯錯父母都不忍心苛責,從而使一部分學生形成了盲目自尊、自私刁蠻的性格。這種性格表現在學習上就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玩心太重,不愛學習、愛慕虛榮等等;表現在人際交往上便是幾句不合就“反目成仇”“拳腳相加”,這與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分不開的。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過渡特點,心理發展很不穩定,容易表露出沮喪、失意、不滿焦慮等緊張情緒,容易受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家長、老師乃至社會給予精心的嗬護,給予正確的引導。而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裏度過的,這就使得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的方麵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二、目前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階段的班主任采取的管理模式要麼是“嚴師出高徒”,要麼是“不痛不癢的說教”,批評重了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批評輕了學生們不理不睬,我行我素。這些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已經不適合現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學生們也在抱怨班主任不理解他們。麵對此種情況,積極探索一種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是現任的所有班主任和即將走上班主任崗位的老師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我通過多年擔任班主任的經驗,認為要管好一個班級,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應該更加注重從學生的內心來著手,用“美”的理念來教育學生。“美”不僅是指知識的美味,而更注重教學教育方式的“美”,教育理念的“美”。

三、如何進行“美”的教育

(一)美首先應該體現在“美的心靈”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表率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作為老師,自己首先要有比較高的素養。這不僅指的是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必須要具有“美的心靈”。美的心靈是指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對待學生要像對待朋友一樣,要坦誠、真摯,要尊重每位學生的主體情感。隻有和學生建立起了平等互信的關係,才能架起和學生們溝通的橋梁,從而真正走進學生的心裏對學生進行施教,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的效果。同時老師的模範作用,也會引導學生“向善”心理的發展,也會使學生在社會上自覺的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