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心理體驗能使人的大腦興奮,精力集中,甚至不知疲倦地長時間從事一項活動。學習樂器也是一樣,在教學中可利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
成績上牆: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表現欲,老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學生姓名與其進度情況列表畫在音樂活動室的大黑板上。學生們誰都不願落在後邊,前邊的同學也要不斷努力才能保住其領先地位。這種方法對於促進學生認真持久地學習樂器有促進作用。
排煙合奏:每種樂器都有各自的音色特點和局限性,比如一套架子鼓,再熟悉的演奏也隻不過是節奏上的東西,配上一架電子琴就會使鼓的表現力大增。其它樂器也一樣,這種多變的音色配合和由各位樂手共同協作完成一部音樂作品所帶來的快樂感,對學生有很強的誘惑力。合奏時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配器,盡量讓樂隊的所有成員都參加,哪怕是隻演奏幾個持續音、打個簡單的節奏,都會使學生或多或少產生一種成就感。這時,學生往往願意嚐試著去演奏一個更複雜些的聲部。這樣就能在無形中激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展示表演:常人都有表演欲,並樂意為此付出努力,學生尤其如此。所以要常注意給學生找一些當眾表演的機會。比如,找幾個學生在課堂上獨奏或合奏,讓學生做示範,以及參加文藝彙演等。就像考試前學生會更加用功一樣,展示表演前的練習準備過程,就是學生快速進步的過程,而且是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完成的。另外,教師輕鬆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演奏,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
三、音樂的效能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表明,音樂對於提高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由於人的雙手分別與人的左右半腦聯係密切,所以練習樂器可以使人的大腦得到全麵發展。有人認為學習音樂會耽誤文化課,其實,這是一種偏見,隻要安排合理,學習音樂不但不會影響文化成績,相反,由於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而帶來的腦功能的改善,會對文化成績的提高有積極影響。事實經驗證明,文化成績好的學生群體的音樂成績,絕對地優於文化成績差的學生群體的音樂成績。事實證明,曆年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幾乎成績都很好,其多半還是學校音樂活動的骨幹,這些學生中很難找到樂感特差的學生。近年來暢銷的《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反複強調了音樂對需識記的材料進入深層記憶效果驚人。以及匈牙利教育家洛紮諾夫的“暗示教學法”都對音樂的作用作了科學的闡述。
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音樂素質為根本。器樂訓練可以比較容易地解決學生的音準、節奏等方麵的問題。由於感知能力的提高,學生不僅增加了智慧,還多了些高雅和自信,同時也給了他們的一生增添了一些快樂。
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社會需要更多的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全麵發展的人才。相信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必將為我國全民素質的提高和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經濟的騰飛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