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的探索
音·體·美
作者:韋雪芳
摘 要:新課程實施已有好多年了,但由於受傳統認識的影響,大部分初中學校將美術課視為副課,可上可不上,使學生失去一個最重要的培養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機。本文就初中美術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並嚐試對現狀進行改革,以便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學校;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策略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美術課堂上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調動初中生美術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
然而,受傳統美術教育影響,美術沒有得到重視,被看做是其他科目的休息課,甚至很多時候美術課的時間都被那些重點科目無情的占用,使得學生的美育教育的時間大大的流逝,也讓學生在美術教育這方麵的知識缺失甚多。
一、現階段初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一般認為,美術在初中隻能算是一門“副課”,學校以及學生對美術課都不夠重視。於是教師大多是走過場,學生也就敷衍了事,美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相應受到削弱,以至初中的美術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二)教學觀念滯後。
長期以來,美術教育處於一個最不顯眼的位置,相對於“主課”來說,它是“副課”;相對於升學的“硬任務”來說,它是“軟任務”。正由於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不足,形成了美術課“小學中湊合,初中壓縮,高中取消”的結局。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使用的方法單一,隻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製,這樣隻會讓學生產生反感,隻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
(四)課堂課外脫節。
由於初中美術課的地位,直接影響了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課外時間大多忙於語、數、外等“主課”的學習,對美術課程往往也是上了課就放在一邊,課外很少會主動去溫習,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應付。由於課堂課外的脫節,老師教與學的脫節,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降低,學生的美術修養降低。
二、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增強教師的知識結構素質。
1.具備紮實、係統的教育理論知識。美術教師隻有掌握了紮實和係統教育理論知識,才能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了解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增強教學活動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從而把握教育教學方法、策略的適切性。
2.掌握一定現代信息技術領域知識。新課程改革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因此,美術教師應具有運用計算機設備與技術、影像設備與技術以及利用互聯網絡收集信息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體驗現代媒體在藝術表現活動中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習和參與藝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有效進行備課。
1.目標的有效明晰。把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力作為教學的中心目標,充分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和各自的審美表現,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成長。教師要尊重學生藝術趣味的多樣化,增加評價的多元性及針對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合作、個性的發展。
2.學情的有效把握。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考慮學生的認知傾向,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不斷改進教學法方法和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組織研究學習小組時,教師如能根據學生情況,將具有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去研究分析問題,相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