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如何轉變小學生厭學情緒(1 / 1)

論如何轉變小學生厭學情緒

理論研究

作者:李鴻儒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因各種原因,經常遇到小學生的厭學情緒。表現在:厭讀、厭寫、厭記、厭聽、厭說、厭和老師溝通,從而導致學生成績或某種技能不能提高。麵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尋求根源,激發學生興趣。

一、我們知道:解決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起因、經過、結果,從而對症下藥,方能收到良好的實效。育人教書是一項特殊的職責,特殊在麵臨的勞動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觀的能動性的人,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更應如此。所以,我們必須深入學生生活,對厭學學生的性格、學習生活情況調查、研究、徹底了解。

二、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們知道:小學生的興趣不穩定,可塑性很大,容易轉移。更重要的是,小學生的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的知識與深入認識世界的積極傾向。它常常表現為:好奇、追求、操作、掌握的一般過程。所以,教師隻要抓住時機,在了解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其追求,指導其操作,從而掌握知識和技能。例如:要轉移一個學生的厭學的情緒。教師可以通過經常在班上開展朗讀比賽的活動,講解朗讀的好處,以後可以當電視裏的主持人、專業播音員等;可以鍛煉我們的聲帶,使我們唱的歌很動聽。使學生產生一種向往的心態,渴望自己也如此;然後盡量讓學生參與活動;充分肯定表揚好的方麵,對其采取鼓勵性指導。經常這樣,一定會收到很好效果。在這過程中,切忌冷落,否定他們,這樣會打擊其積極性。

三、學生厭學還有一種特殊的表現就是厭老師。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都在師生交往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教師身上,表現為:對學生批評過頭,不尊重學生,損害學生自尊心,產生抵觸情緒,由厭惡老師發展為厭其所教學科。

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

教師除了以後要徹底改變這種態度外,最根本的要親近學生,與學生談心,向學生講明事件原因,使學生信任你、熱愛你,改變以前對你的看法,在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指導學生學習本學科,學生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積極性高漲,學習效果特佳。

親愛的教師朋友們,為了不辜負黨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為了祖國的明天更輝煌,讓我們共同努力,想方設法做好教師這一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