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會提出,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能夠接觸或了解的範圍很有限,如何才能把握整個市場投資大眾的總體心理動向呢?確實,從絕對的角度講,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握所有人的想法。但可以通過一些沙龍活動,如股市講座達到由點到麵的聯想。其次,有關報刊對股市向某一方向運行,則可作為反向思維和操作的重要依據。第三,在股市中,我們發現有些人非常地固執,輕易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當市場的走勢使這些人改變自己的看法時,往往股市已經到了原先所運行方向的盡頭。所以有人說,應將這類特別固執的人的做法作為反向操作的依據之一。也就是說,當這類原先一直看好後市的人最終被股市的下跌逼的低頭認錯,轉而認同股市還會跌到低位時,往往是股市已見底的征兆之一。反之,當一些死空頭或最為保守的人被股市的大幅上升所誘惑轉而認為後市還會有很大升幅時,常常是股市已差不多見頂了。
例如,1994年9月末,滬股升至1000點,深股升至200點以上,凡是對中國股市感興趣的股評人士無一人認為大勢已經見頂。“滬股先挑戰1500點並直指2000點,深股將挑戰280點並直指320點”,幾乎所有人都對上述觀點深信不疑。
當時連一些以往最為保守的人都認為滬股起碼上試1200點,深股將先看250點。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如何看以上述觀點呢?可以這樣認為:第一,中國在法律上沒有規定搞股評的人不能參與股票投資,所以,報刊上看好後市的專家隻要炒股的一定已全部滿倉。第二,一般的中小投資者比較看重股評觀點,且跟風總是一個新興股市的重要特征,當股評的觀點不約而同一致看好,其所能夠影響的範圍已達極限。從這一角度,是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和把握廣大投資者的心理動態和操作方向的。而此時,往往已是潛力控盡階段,不果斷地反其道而行之,更待何時?
股市的變化,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按照道氏學說,股價趨勢可分為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長期趨勢就像海洋的潮流一樣,是長期的漲跌趨勢;中期趨勢就如同海洋中的潮流,如該時間較短,漲跌次數較多;短期趨勢則像水麵的波紋,更是頻繁不斷。
長期趨勢,包括呈長期上漲趨勢的多頭市場和呈長期下跌趨勢的空頭市場。一般地,多頭市場的平均成績時間長於空頭市場。投資者應主要根據影響股市的基本因素和投資大眾的心理因素來進行分析判斷。中期趨勢為長期趨勢的反向作用,使上升的多頭市場股價下跌,下跌的空頭市場股價回升,這是股市過分投機而形成的一種正常現象。而在中期趨勢中又包括很多短期趨勢。在以上三種趨勢中,長期趨勢的分析最為重要,當然也要和中期趨勢、短期趨勢的分析相結合。
在對股價趨勢作出分析研究之後,要堅持一條原則,那就是不與大勢對抗,能夠順勢而為,自己的判斷與股價趨勢相一致時,能夠乘勝追擊。有的投資者在股價恰好向著他預想的方向變動時,即滿足於已獲利益,不知道如何擴大戰果,在得意之中貽誤了許多機會,這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有的人看到自己低價買進的股票價格真的上漲後,立即拋出獲利了結,結果拋售後股價仍在上漲,使自己失去了大額利潤,後悔莫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投資者可采取“金字塔操作”方法,即:投資人看到股價正如他的預測在上漲,而且,他認為有長期上漲的趨勢,那麼他可以繼續加碼買進,隻是購買的數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並在預期的價位停止買進;如果股價還像預期那樣地在上漲,則開始賣出,千萬不要一次出手,而是隨著價格的繼續上漲逐漸擴大賣出的數量。具體的買進、賣出數量和時點安排可依投資者的判斷和行情的變化靈活掌握,這樣做的好處是人們不能對股市做出精確判斷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地減少持有成本和擴大所獲利潤。
當然,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如意的時候,在買進股票後,和自己的預期相反,股價不僅不上漲,反而下跌,這就是大多數投資者嚐過的套牢的滋味。這時候千萬不要慌了手腳,造成一錯再錯。有的人急於認賠殺出,結果股價下跌隻是小小的回檔,賣出的股價又開始上漲,自己賣到了低點;有的人看到股價下跌,采取繼續買進攤平的策略,企圖逐步降低手中股票的持有成本,等到一段時間後股價上漲賣出,以彌補損失並擴大利潤,結果股價處於長期下跌的起始階段,使自己愈套愈深。所以愈是遇到這種現狀愈是要對未來趨勢作進一步認真的分析研究,搞清楚目前的下跌是暫時的回檔還是跌勢剛剛開始?購買後一次下跌的幅度是大是小?弄清這些問題後可根據自己擁有的剩餘資金力量采取適當的對策,以期盡快解除套率,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