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修煉內力的心法則是少之又少,皆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每一部出世都會引得世俗江湖上掀起陣陣腥風血雨。
說是先輩傳承下來的,不如說是上古時期那個全民修行,修行者的黃金時代遺留下來。
隻可惜,當年大夏立國建立秩序,為了鞏固地位,收繳天下所有修行法藏於皇宮。後來周代夏,那個戰火紛飛,修行者數量也遠遠多餘現在的時代,而那座收繳天下修行法門的藏書閣,也被付之一炬。
又經過十萬多年的歲月磨礪,能夠傳到現在的修行法門少之又少,而且還盡是開竅境的,於是這也就有了世俗江湖武夫與修行者的區分。
因為,煉氣境才是修行真正的門檻。
至於武技,也是那些江湖武夫先輩們觀摩修行者的神通法術,另辟蹊徑開創出來的。
所以說,在江湖上往往數百本頂尖武技也無法媲美一部修煉內力的內功。
“我當年年幼,偶入一處山洞,機緣巧合下才得到了江湖前輩的一部內功法門,後來又有眾多機遇卻也苦苦修煉三十多年才大成。”羅峰感慨萬千。
江湖上的內功法門雖少,但也有零星傳承。大唐人口億萬,武夫人數雖也眾多。
或許百萬人裏麵有那麼千餘來位武夫,可一千個武夫裏麵或許才有那麼幾個人天資卓越,能達武道大成。
而在控製修行者數量的大唐又有幾個武道登頂的武夫能夠得到那三大掌控修行法門的勢力青睞,被招攬賜下煉氣境法門?
畢竟,想要以武道內力度過開竅境,除非是長安城這些大世家,尋常武夫武道登頂哪個不是白發蒼蒼的老頭子?
而,這些修煉了六七十年的老頭子,又有什麼值得他們傾力培養的資格。
羅峰能被陳家招攬,並賜下他煉氣境的修行法門,自然和他如今才四十餘歲就武道登頂的實力有關,以及又是一番機緣巧合之下。
“這是我所修煉的內功《紫氣決》”羅峰將自己的開竅境修煉的功法謄寫下來,遞給林禹。
他無妻無子也沒有徒弟,孑然一身,一身如今已經派不太上太大用場的江湖武技與心法一直沒有傳承。
如今林禹既然需要學習武技,索性他將自己機緣巧合得到的心法也寫了出來。
林禹接過,仔細看了看,搖頭道:“我走的路子雖是以武入道,但卻也和你們不同甚至和所有人都不同。”
陳林瀚跟他說過,以氣血體魄入道,莫說長安城沒人,便是以他幾百年的閱曆,也不曾見過一人。
隻是以氣血體魄入道也有非凡的好處,那就是體魄與氣血會比尋常人要強,可以說是在同階中要占很大的優勢。
普通人在開竅期都是以丹藥靈藥洗髓伐脈開拓竅穴,武者以數十年的苦功內力,逐一開拓,而林禹與他們不同,走的是以血氣開拓竅穴。
就比如,羅峰在開竅期雖無法駕馭靈氣,卻是可以使用自己本身的內力貫穿全身,一招一式中都蘊含內勁。
而林禹,則是隻有一身蠻力。
所以一些需要配合內力的武技,林禹是用不了的。
最後,隻有三部武技能夠適合林禹。
《踏雪步》一部身法武技,練到臻境,踏雪無痕來去無蹤,乃是拔尖的輕功。
《寸拳》一部拳法,出拳如布帶,在擊中敵人的的瞬間,刹那爆發勁力,剛烈非凡。
《寒刀法》正如其名,乃是一部刀法,刀為兵中之王,大開大合,以疾雷之速千鈞之力,勢如破竹,練之臻境,完全可以壓著對手,使其隻能應對防禦無法出擊。
林禹花了一夜,將三部武技粗略的記在了腦海。
第二天,天未亮,他就在院內紮著馬步,打著拳法,開始的時候還很生拗,越到後麵越是順心如意如雲流水,發出陣陣破空之聲。
隨後,他與羅峰捉對喂招,雖一直處下風卻也有了對戰之力,不像之前,隻是空有一身蠻力。
“寸拳,以四兩撥千斤,以柔纏剛,隨後一拳擊出,瞬間轉柔為剛。”羅峰點出了林禹拳法的不足,加以指點,林禹虛心聆聽。
兩天的時間,自然無法將三門武技都練會,林禹選擇先學這近身搏鬥的拳法,雖時間太短無法領會其中要領,但好歹有了反抗之力。
很快,兩天過去,有名師指點,加之林禹體魄異於常人,頭腦敏捷,兩日不分晝夜的習練與過招,他的寸拳稱不上登堂入室,卻也初具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