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1 / 2)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理論研究

作者:王磊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隨著電腦、網絡等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並不是簡單的辦公工具的變化,而是對傳統生活、工作理念的衝擊。這種衝擊在教育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現代教育提倡素質教育,不單單要求學生的成績,更要求學生在高節奏的學習強度中轉變思維,適應當下的學習環境。這就對現代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代教師,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辛勤園丁,更是信息化現代教育的探索者和領路人,他們的教育方法直接決定著學生能否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學習知識。

1 現代教育技術的表現

現代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在原有的教育理論基礎上,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育模式。它的推行有兩個重要前提。

第一個前提是要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基礎。現代教育的發展要在原有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能盲目冒進,以為先進的教育技術可以脫離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術”脫離了“學”,也就背離了教育的本質和初衷。教育不是快餐,不能靠任何技術速成,所以一定要有紮實的教育理論基礎,隻有在此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實現“學”和“術”的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意義。

第二個前提是要掌握充足的和教育有關的先進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利用信息化教育媒體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許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也習慣了傳統的教學工具,對於新興的多媒體技術如電腦、網絡等教學手段不是很熟悉,這就導致在教學上循規蹈矩,缺乏創新意識和接受新鮮技術的思想準備。長此以往,就會出現課堂和現代學習環境脫軌的局麵,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不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勇於接受新事物、新挑戰,做現代教育忠實的踐行者和帶頭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並不單單是教學工具的創新,更多的是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隻有在教學理念上真正和現代教育環境接軌,才能更好地利用現代信息化教育工具,在教學中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現代教育對傳統教育的挑戰

隨著信息化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人們的學習生活,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習慣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這些挑戰在教育領域體現得非常明顯。以下筆者就簡要分析一下信息時代我國教育領域所麵臨的挑戰。

2.1 麵臨知識更新換代快的局麵

隨著信息化科技的飛速發展,學科知識越來越係統,越來越專業,分支也越來越多,許多新興學科不斷湧現出來,而且學科之間的交叉涵蓋也越來越明顯。這種變化使得原有掌握的知識迅速老化,直至被淘汰,新知識幾乎每幾年就要更新換代一次,往往在還沒有來得及接受新知識的時候,就又要麵對一係列更新的知識,這給人類的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帶來嚴峻的考驗。國外科學家做了一項數據統計表明,人類過去400年的知識總量還比不上近5年的知識增長數量。麵對如此挑戰,現代教師已不能僅從傳道授業的角度來考慮,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智能以及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跨學科的活學活用能力。如此來看,傳統的側重於專業教育的教育模式已逐漸被“素質”教育和“運用”教育所取代。

2.2 麵臨著受教育人數逐年劇增的挑戰

由於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對人們的從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也就越來越感覺到所掌握的知識不夠用,不能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另外,技術的發展也對知識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在當今社會,沒有知識就無法生存。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決定了我國教育麵臨著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更大的壓力。雖然我國在逐年提高教育普及率,但仍有很多學生麵臨著失學、失業的挑戰。針對這種挑戰,需要國家投入更多的資金、采取更大的力度去改革教育製度,不僅要實現有教無類,更重要的是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得到知識的最大積累、素質的最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