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裝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1 / 2)

教育裝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裝備在線

作者:郭翠雲

隨著教育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學校圖書館裝備了大量的電子圖書,購置了電子書包等現代化教學資源。要發揮這些課程資源的作用,教師首先要把這些資源推薦給學生,通過多種教學媒體手段的應用,激發學生的閱讀渴望,為學生創設讀書活動平台,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閱讀課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筆者通過深入細致地研讀新課程標準,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麵結合課外閱讀的具體課例《母愛》,例談教育裝備在提高學生閱讀感悟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等方麵的作用,力求達到素質教育與應試能力培養的和諧統一。

1 依據課程標準設定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交流,以小學生的視角,深刻理解母親,真正讀懂母愛,培養感恩之情,激發學習動機;2)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和理解能力、語段概括能力和寫作能力。

2 學情分析

目前,小學生閱讀時間少,很多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尚未形成,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急需提高。通過近幾年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自主意識的培養,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閱讀積累,但閱讀積累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意識相對較差。通過閱讀指導課的閱讀交流和指導,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和創新思維,掌握查閱和整理資料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3 通過閱讀活動的開展教給學生查閱和整理資料的方法,提高閱讀素養

方法是成功的鑰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Flash課件、網頁鏈接、錄音、影像資料、專題圖片、電子圖書資料)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對學生課前自主閱讀、課上合作探究與聽說讀寫綜合運用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深刻理解母愛,掌握查閱整理資料的方法,運用閱讀和寫作技巧,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3.1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激情導入

上課伊始,播放著名歌唱家彭麗媛的視頻歌曲《白發親娘》,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白發親娘》這首歌感動了無數人,表現了母親對兒女的牽掛和思念。同學們,此刻,你思念母親嗎?”學生回應思念。“那麼,我們就帶著對母親的思念走進《母愛》。我們說,母親,是我們最親的人;母愛,是我們最熟悉的詞。可是,事實上,能夠深刻理解母親和母愛的,有幾人呢?”從而引入課題。

3.2 利用多媒體設置問題情境,進行交流感悟

對於母愛的作品很多,在進行《我與地壇》的課外閱讀時,筆者用多媒體播放了作者的一句話——“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進行引導:“其中蘊涵著無盡的歉疚和終生的遺憾,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母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們接觸過有關母愛的作品,但那時候的理解都是較淺層次的;這節課,我們就以小學生的視角和思維,進行交流,一起來深刻地理解母親,真正地讀懂母愛。”筆者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共鳴,感動於心,激發交流興趣。

活動過程簡要說明:教師課前給各小組布置閱讀任務,各小組按要求先在本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拿出小組的閱讀交流成果進行全班彙報交流。教師在交流過程中適時進行閱讀方法和交流技巧的點撥。

1)課外閱讀《我與地壇》。第一小組搜集的閱讀材料《我與地壇》,對此進行拓展閱讀。第一小組學生發言交流母親的形象、母愛的特點、寫作手法。其他小組學生發表看法,教師播放Flash視頻朗讀片段,讓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品味語言,學習朗讀技巧,通過視頻啟發和引導,探討人物描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