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以生為本
技術在線
作者:袁誌氣
嚐試從問題情境的運用、數學思想的滲透、提升動手操作的功效、拓展課堂時間與空間這四個方麵來闡述“信息技術以生為本”的理念。希望能通過以上的實踐來探索一條信息技術更好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道路,使信息技術更具有效性。
在一次網絡團隊教研活動中,教研員提了一個關於信息技術適用性的問題,由此引發了筆者對信息技術使用的“度”與“效”的思考。現在的教師似乎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曾有教師笑談一旦沒了電腦、投影,有些教師就連課都不知道怎麼上了。要是一堂課(尤其是公開課)沒有使用任何多媒體手段的話,那多半要和教學模式陳舊掛鉤。其實無論使用什麼的手段,都應當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才能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
1 信息技術與問題情境的結合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能夠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自覺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合適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入,更能使學生產生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的心理需要,也就是維果斯基所認為的: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但有的情況下,由於條件的限製,情境往往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例如,教學圓柱體積時需要引入一個問題情境,教師拿出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硬紙板,說明:分別以其長和寬作高,可以卷成兩個不同的圓柱。出示事先做好的圓柱甲和圓柱乙,讓學生猜測:如果給這兩個圓柱配上相應的底,在裏麵裝滿沙子,裝的沙子一樣多嗎?學生猜測後,教師演示驗證沙子是否一樣多。當場操作的話,一方麵容易誤操作而耽誤時間;另一方麵因為容器的不透明、器型小,使得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清楚地看到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在若幹年前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如果要攝錄成影片的話,一方麵器材價格昂貴,另一方麵對技術要求較高,效果也不一定盡如人意。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上述局限性得以很好的解決。首先,數碼攝像機得到了極大的普及,而且使用起來也越來越人性化,借助於簡單的說明書就可以迅速上手。事先可以用高清數碼攝像機很方便地將整個過程從較好的角度以高清格式攝錄下來。其次,現在網絡的發達使得有大量的免費或者廉價的視頻編輯軟件可供下載,對於一些簡單的編輯工作,隻需要提示幾個步驟,就能製成清晰的視頻。同時大屏幕投影儀的出現,使得即使座位位置比較偏僻的學生也能夠清楚地觀看。最後,配合視頻播放器的功能鍵,可以讓教師靈活地控製視頻播放以滿足演示的需要。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對情境的設置更加方便,運用更有效果。
2 借助信息技術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方法、規律的一種本質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和程序,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反映;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方法的載體,數學思想較之於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數學方法又處於更高層次,它來源於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的數學方法,在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及方法處理數學問題時,具有指導性的地位。但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有著一定的難度,而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識更直觀、更立體,使得對學生來講,數學思想不再是空中樓閣,看不見摸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