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1 / 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

技術在線

作者:劉香雲

1 傳統教學實效性現狀

1.1 傳統教學中,書本知識是學生要學習內容的全部

書本教程如何編排,對於學生能夠掌握多少知識量有著密切的關係。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是很慢的,在以往教育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注重考試時紙麵上的分數,書本上原有的知識大可滿足學生對有限世界的了解。又由於國內在教材科研方麵和相關理論學術研究方麵一直比較滯後,所以拿不出屬於自己更先進的知識理論來充實課本教材,尤其是自然科學方麵的、以數學為例,數學相關的定義、定理、公式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在引用西方的,所以往往書本上更新的知識點都是幾年前已經存在的“舊”知識了,而有些知識又與實時變化的生活實際相關,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肯定會被現實生活拉下很遠的距離,當這個距離日積月累,那麼長期發展下去,就會影響到一個學生一生中所能達到的高度。

1.2 傳統教學中對實效性的認知不足

傳統教學中,教育注重“灌輸”,灌輸教材教綱安排好的課程內容,教師隻要能將這些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又能在考試試卷上交出讓人滿意的分數,就會受到社會的崇敬和很好的工資待遇。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功利的觀念就會越來越濃,至於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高與低,他們的關注度很低。再由於受一些“經驗主義”的影響,教師受前輩指點,必定全心全意專注於課前備課、課後批改、管理學生等繁忙的工作,疲於上級下達的命令,難以有時間來顧及更多的事情。

1.3 上級部門對課堂實效性的重視程度低

在多年的應試教育影響下,教育更多的是看重成績,所以上級部門給教師下達的任務也更多的是如何教會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方法,以便考出好成績。這在長期的教育發展中似乎慢慢成了唯一的標準。所以,上級相關部門對於課堂實效性重視的程度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進步,必須改變目前的觀點,重視課堂實效性,為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條件。

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信息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正越來越多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教育部決定: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這一決定,對培養創新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極大地影響教育現狀。正因為如此,教師如何讓信息技術輔助自己的教學,把它融入課堂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信息技術更大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此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實效性的幾點做法。

2.1 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由於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的限製,現行教材內容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教學內容,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如小學數學教材經常出現一九九幾年的統計數據信息,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差甚遠。因此,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而生活中的數學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與教材中的內容息息相關,而且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要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必須從生活實際出發選擇數學材料。

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時,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校園的美麗景色,學生頓時進入情境,產生濃厚的興趣。先讓學生說一說學校各種建築設施都在什麼位置,他們積極踴躍舉手回答,誰都難不住。然後教師因勢利導:如果你用手中的畫筆畫出我們的學校,你一定畫得很漂亮對嗎?有的學生為難了,這時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他們辨認實際的校園東南西北有什麼,示意圖又把它畫在什麼位置。這接二連三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不僅輕鬆地完成位置與方向的學習,而且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愛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