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技術在線
作者:喬永奎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手段也在加速普及到學校的日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就是其中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多媒體技術改變了教師和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思維習慣,給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改革方向和技術支持。多媒體技術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將教學中抽象深奧的問題形象化、直觀化,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增強了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給教師提供了一種直觀、形象、高效率的教學手段。具體來說,在語文教學中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有下麵一些優勢。
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動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於一體,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麵、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舒心悅耳的音樂背景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一課時,由於有的學生根本沒有見過大海,無法深刻了解海底景色的奇異,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錄像資料,並輔之配樂解說,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與絢麗,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2 突出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如見之”,聞見是教學的基礎。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人的注意力的產生與客觀因素的刺激強度有著直接關係。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采用改變字體顏色、放大字體字號等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段落“重錘敲打”。這不僅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較為迅速地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一文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中涉及的主要曆史人物如諸葛亮、劉備等的介紹、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相關視頻片斷一起整合到課件中,並突出重點字、詞、句,把原本靜態的曆史事件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麵前,使學生的認知麵不再局限於枯燥乏味的文字上。這樣,解決了教學難點,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3 寓教於樂,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並茂。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寓教於樂,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閱讀寫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1)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特點,它可以快速地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大江保衛戰》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抗日戰爭時期的相關音樂、視頻,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上,同時使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當時的曆史背景以及勝利的意義,進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文。
2)多媒體集圖、文、聲、像、動畫等手段於一體,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有助於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如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描述的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北大荒秋景圖,有天空、河流、原野等景致。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北大荒秋天的圖片,引發學生對北大荒秋天的想象,並讓學生描繪自己眼中的北大荒秋天。這樣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多媒體技術能夠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重點,通過多媒體展播,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夥伴,進行多維互動、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暴風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圖像、動畫等,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的精妙運用。“一小股雨水從天窗悄悄地爬進來,緩緩地蠕動著”一句中的“悄悄地”“緩緩地”兩詞,學生理解上有些難度,教師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兩組動畫:一組展示雨水悄悄地從天窗滲進來,一組展示天窗上的雨水緩緩地蠕動著。然後,播放一段暴風雨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暴風雨的猛烈。最後,教師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開放,太陽從海上緩緩升起……讓學生用“悄悄地”“緩緩地”說話。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的表達能力、閱讀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