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開闊學生視野,滲透思想教育
多媒體教學的容量大,知識的密度高。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資源,多媒體技術能很好地實現,它可以源源不斷地補充課外知識,滿足學生對任何知識的渴求。在教學中遇到的文章的背景材料、作者及相關人物的生平介紹、詞語的來源含義等,都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來獲取。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七律·長征》一課時,由於文本內容距離學生的時代較遠,如果隻靠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體會紅軍長征時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關於紅軍過草地、翻雪山的影視資料在此課中進行簡短的播放,烘托曆史背景,同時也激發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曆史進行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熱愛祖國,珍惜現有的幸福生活。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在《雜交水稻之父》這一課的學習中,同樣可以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畫龍點睛之筆,豐富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進一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眾所周知,科學家袁隆平在科學事業途中孜孜不倦,不求回報,在水稻的育種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在課文學完後,為了更加深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筆者用2分鍾時間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了袁隆平爺爺領獎的現場錄像,視頻畫麵中所呈現出來的新聞媒體對袁隆平爺爺高度的讚譽和評價,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袁爺爺的敬佩之情。這個短片視頻,對學生教育意思是非常大的,它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袁隆平為科學事業獻身的自豪感,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此刻,啟發學生動筆,把想說的話寫出來。學生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播放,激發了表達的欲望,深化了課文思想情感,加強了思想教育。對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現,起到了很多的幫助。
5 結語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激活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的滲透,這都是傳統教學模式中所空缺的一個方麵。但是,傳統教學方式有其優點可循,不要因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的優勢和影響,就可以代替或者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式。所以,任何教學方式都有其利弊,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對課堂教學過程要進行準確把握,才能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1]邢國軍.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J].魅力中國,2010(5).
[2]陳海橋.劄劄弄機杼為何不成章: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思考與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