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2 / 2)

借助視頻這一教學手段,一方麵可以強化課堂上的知識,另一方麵通過視頻的導入,將文章內容引申開去,拓展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習的自主性。

2.2 巧妙運用音樂

在中國傳統文學中,像《詩經》《楚辭》等,就將音樂與文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詩是其內容,而音樂則是其表現形式。詩可歌、可誦、可舞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音樂的運用,不僅能夠舒緩學生在課堂上煩躁的心理、消除疲勞,還能夠體會文章中的節奏美,培養審美情趣,從而激發學習的自主性。

比如,在學習古詩《村居》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一段輕快的輕音樂,在舒暢的音樂聲中感受詩中洋溢著的歡快的氛圍,並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兒童放紙鳶的場麵,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在優美的旋律聲中舒緩自己的心情,盡情地發揮想象力,在自己構造出的王國裏隨意地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麵增加細節,加深體會。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配樂朗誦。配樂作為對語言的一種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與表達內容的載體,它可以把音樂與聲音更好地融合一體,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呈現出作品的美感。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之中更能夠切合地朗讀出詩人在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日裏所流露出的喜悅心情,從而與詩人進行隔時空的對話。

音樂這一種特殊手段的運用,不僅對於學生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還能夠憑借其與文學緊密相結合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性,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

3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文的講解中隻能依靠語言來強調重點知識,不僅學生易忽略,教師上課也吃力。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借助色差對比、字體大小突出等手段來突出重點,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的效率。

比如,利用PPT製作教學課件,突出重點。PPT簡單易學,且支持表格、圖像、聲音、文本文件等,強大的交互性功能使得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精簡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學生更易抓住教師講解的精華部分。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運用紅色字體表示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重點段落,這種“重錘敲打”的方式能夠快捷、有效地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關鍵詞語和重點段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通過對個別詞語和句子的詳細分析,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這一句在表達技巧上值得學生學習和探究。因此,教師可以用加粗紅色的字體來強調這句話的重要性,並運用其他字體和顏色對這句話進行解讀,在幻燈片切換時可以設置動作效果和聲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就能對語言文字的具體運用獲得更多的啟迪,更深入細致地領悟、理解課文,進而形成語文能力。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固有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也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勃勃生機。教師在借鑒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創新教學方式,使教育觀念體現一個時代特有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董秀蘭.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8).

[2]周玉桃.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48).

[3]龍錦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探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6):141.

[4]張月軍.巧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