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妙應用信息技術 打破農村英語教學桎梏(2 / 2)

當然,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日之功,但不可否認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使這一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具生活化。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讓筆者對英語課堂有了更新的認識。

4 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都在不斷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如何讓學生開闊視野,接受更多的知識,已成為大多數教師常常思考的問題。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資源的配備,為農村學生打開了麵向更加廣闊的世界的窗口,使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以及中外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這一任務的完成打開了便利之門。配備多媒體教室之前,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筆者一般是從網上找來相應的資料,打印後放到教室的書櫥上,黑白圖片比較模糊,而且學生間相互傳閱也不方便,有些學生甚至放棄閱讀。但配備多媒體教室後,筆者便可以在課件中加入與本節課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利用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做大體介紹。積少成多,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資源的利用需要教師引導。網絡信息量大,重複也多,如果任由學生搜索,很可能造成時間浪費、效率低下、效果打折扣的後果。筆者在教學中先過濾一遍搜索結果,選出精華編輯後放到校園博客或製作成學件,再推薦給學生學習。

5 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可以幫助實現分層教學

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改以來的重要理念。而在農村,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特別在英語學習方麵,學習能力以及成績分化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已經無法適應新教育理念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給創新教育方法帶來無限的可能。先根據學習能力對班內學生進行分層,再根據難易程度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分層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統一施教與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矛盾,有利於解決“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弊端。由於在教學中對差生實行“低起點”教學,自然就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其自卑和落後的心理,為實現差生轉化創造了條件。隨著教學活動層次化由低到高發展,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能力相應地得到提高,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各自的發展。

如在“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第二課時,在同事自製的網頁中有一頁是了解各國餐桌禮儀的英文閱讀。“教材在3A部分隻提供了法國交換生的困惑和法國餐桌禮儀,為了充分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多國文化,我們用同樣的語言結構仿寫了英國和中國餐桌禮儀。然後我們自製網頁,作為學件,將修改後的三篇文章以Flash圖文形式放入其中。學生打開網頁後,精彩的Flash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文章主題和主要信息。並且,實現了語言在不同的情境中操練和鞏固,使課堂容量增大到三倍。”而這一部分就是針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所設置的。通過其他課堂活動的進行,所有學生在本課上都能有盡可能多地收獲,能力得到發展。

地處農村,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麵受到多方麵的限製。而信息技術為他們打破了各種桎梏,打開了麵向世界的窗,讓他們所學習的與世界溝通交流的語言能夠得以應用。最令人欣喜的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和網絡的輔助下,學生不僅可以進行大量的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還能提高應用信息技術去探求未知文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