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元素成就初中英語智慧課堂
環境構建
作者:曹健紅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借助多媒體、網絡、現代電子產品等信息化元素,創設智慧課堂,實現智慧教育。活用信息技術元素,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實現從知識走向智慧,從而成為智慧的新世紀人!
“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社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規劃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綱要》中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應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麵的課程目標”,要“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要“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要全麵實現這一目標唯有創設“英語智慧課堂”。
筆者以牛津初中英語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闡述如何以信息化元素成就英語智慧課堂。表1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1 運用信息技術元素,創新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顯現英語智慧課堂
利用PPT、Flash等製作課件,改善視覺效果,增大信息量,優化教學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創設真實語境,創造學習大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徜徉在現實生活中。隻有“生”動,才能生動,唯有生動的、有新意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本單元的話題主線是青少年的困惑,其實作為初三學生是很有感觸且有共鳴的,他們會有很多話想說。教師可以用相機或手機拍攝學生平時埋頭作業,無暇顧及娛樂和愛好的情景,也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青少年跟父母、老師之間因學習和玩樂的矛盾而引發的一些不愉快故事,還可以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現心中的困惑,拍成MV等。這樣會迅速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參與意識,主動配合老師,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Get the students interested,使智慧之花在課堂上萌動!
2 巧用信息技術元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實效,凸顯英語智慧課堂
由於注入了多元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多感官並用,提升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多維度注入情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驅使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本單元要求學生能用英語表達出心中的困惑及找到解決的方法,當眼前的畫麵、耳旁的聲音、自己參與的MV等出現時,學生心中想要表達的願望一定會噴發出來,“會”就大聲說出來。至於心理工作者的建議抑或父母、老師的建議,可以用拍攝成幾分鍾“微課”的形式告訴學生,感動、理解之情油然而生,師生情感達到互通互融的高潮,課堂教學的實效達到至高點。Get the students focused,智慧之潮在課堂上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