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學校開發美術教育資源的實踐與研究(2 / 2)

蔬菜大棚裏,深淺不同的綠色葉子,五彩的柿子椒,紅的西紅柿,紫色的茄子,桔黃色的南瓜等五彩斑斕的蔬菜水果又提供了色彩認識的好機會。在這裏,學生就更容易理解“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色彩對比。憑著對家鄉非常熟悉的蔬菜資源,引導學生用美術的眼光重新去審視、了解它,這樣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 充分利用蔬菜博覽會開展獨具特色的美術教育

壽光是有名的蔬菜之鄉,每年一屆的蔬菜博覽會都為人們呈現出不同風格造型的景點,讓人耳目一新。通過參觀菜博會,在讚歎壽光人民了不起的同時,靜下心來感受一下景點給人帶來的色彩感受和創意。菜博會開展的同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圍繞菜博會組織繪畫比賽、創意賽等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開一堂奇異的蔬菜創作課,通過熟知的蔬菜瓜果,根據其造型、色彩、質感、肌理等特點,通過自己的創新,製作形態各異的手工作品,如製作蔬菜娃娃、胡蘿卜貓頭鷹等。通過實踐活動,不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發明的興趣,使學生視野開闊,增長知識,學有所樂,讓學生不要僅僅局限於書本中,鍛煉學生的創作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

4 利用特有的民間手工藝,拓展美術教學

在農村地區,至今還留有老人們為新生兒送肚兜、送繡花鞋的習俗,采用棉質紅色或者藍色布料,在上麵繡上象征平安幸福的圖案。繡織采用花線,利用不同的針法繡製而成(最常見的針法有平針、鎖針以及打籽針等針法)。這種學生熟知的民間工藝品為開展民間美術教學提供便利,讓學生意識到美就在自己身邊,隻是要不斷挖掘發現,並適時進行人文素養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全麵落實農村美術教學,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充分利用身邊的美術資源,采取課堂和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線,運用定期作品展示和各種獎勵措施並用的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創作的熱情,來搞好農村美術教學。也期待學校的美術教學環境越來越好,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農村學生接受更多的美術知識,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紮根農村,深入農村生活,在農村這片土地上挖掘美術教育資源,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中發掘美,是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重任。《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提出的指導思想之一是“普及和發展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為重點”,這說明農村美術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在農村以鄉土教育為農村教育的突破口,必定會給農村美術教育注入活力。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因地製宜,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術素材的形態、肌理及色彩,挖掘壽北農村可利用的美術資源,全麵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美術教學,積極開發和挖掘有利於學生和時代的新的課程資源,優化美術教育,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美術教學。這將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有非常大的意義。讓每一個農村學生都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使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一樣接受美的熏陶,培養他們在生活中能夠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為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麵提高,還需要教育各部門負責人員的共同努力,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美術教育資源,變劣勢為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育新路子,乘著課程改革之東風,為農村美術教育開創一個更好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