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1 / 2)

多媒體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環境構建

作者:王全珂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嚐試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學內容形象、逼真、有趣地傳達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就變得容易感知和理解,從而優化教育過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開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當前小學教育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很好地結合圖片、文字、動畫等,為小學生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 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總體氣氛沉悶、壓抑。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時間教師用得多,學生用得少,對學生學習狀態關注少;重教師講授,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性練習;學生對課文唱讀和死記硬背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得少,感受得少;教師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以考試成績作為終極評價方式,忽視對學生過程性評價,整齊劃一,缺乏個性化教學;教學內容拓展比較少,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麵比較狹窄。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壓力大,師生關係緊張,學生興趣缺乏。

2 多媒體教學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的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教育課堂也引進了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它主要以音頻、聲響、圖像、文字等技術,能夠把平麵的文本知識變成立體的知識資源,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使教師處於指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而且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可以讓教師把在課堂上節省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交流、討論、合作提供了機會。尤其對於小學生,他們更喜歡比較鮮豔的色彩和節奏較強的音樂,刺激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深刻印象,在操作和互動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師生間的關係。所以,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所起的輔助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 讓多媒體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嚐試

3.1 借助多媒體拓展見聞:風光篇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生活閱曆也比較少,對於知識的理解一般處在表象的儲備階段,這就使得他們在語文學習的時候對於課文中語文的形象和意境感受得比較淺顯,要想進行語文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收效甚微。但是讓小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產生的效果十分明顯。在這種狀況下,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靜態圖片變成動態的畫麵,創設動態的情境,把小學生設置在一個聲音、形象、畫麵為一體的教學環境中。這樣的視覺刺激具有明顯的效果,實現了“情景教學再現”,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文章的主旨,很容易就破解了教學中的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幅幅南沙群島的圖片,再在展示的時候配上聲音,像“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等,讓學生一邊看一遍感受“煙波蕩蕩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脈”的景象,仿佛讓他們置身在南沙群島中,不但看到了如珍珠般島嶼的形狀,還感受到了浪花的波濤洶湧,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多思考,善於發現生活的美,對於綜合素質的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再比如,在學習古詩《惠崇春江曉景》的時候,詩人用生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鄉村的春天景象畫卷:“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用多媒體展現這樣一幅畫麵:在春天來臨之時,草長鶯飛,桃花開得正鮮豔,小鴨子在水上歡樂地遊來遊去,有美麗的景色,有小動物,勃勃生機的春天充滿了生活色彩,這是一幅美好的春天的畫卷。整首古詩描寫的都是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歡。教師用Flash播放畫麵,學生就能感受到春季盎然的景象,對古詩內容也有一定的理解。這些畫麵比較直觀,學生也喜歡看,然後對著畫麵朗誦古詩,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通過恰當的資源呈現,給學生美的享受,豐富他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