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形勢下的數學教學
環境構建
作者:盧迎春 趙營遠
1 加快信息化建設,推動數學教學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機製創新,抓住教育部實施教育信息化戰略的重大機遇,發揮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模式的支撐作用,促進全省教育發展的新跨越。
1)組織實施利用空中課堂和優質資源,實現教學點能利用數字資源開設課程、進行學科多媒體教學,抓好設備采購、教學點教師培訓、資源的應用和管理指導工作。
2)組織完成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開展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的建設,做好設備采購、人員培訓和項目驗收工作。
3)加快教育資源平台建設和應用。建成教育資源應用平台,進一步組織實施好“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規模化應用試點項目”和“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項目”工作,整體推進國家和省數字化資源在區域的有效使用。
4)繼續實施遠程教育。加快建設雙向視頻會議係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遠程培訓工作和普通高中選修課網絡課程開設。
5)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開設。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6)抓好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工作。組織完成對各地教育技術研究課題的評審立項工作和課題開題的相關工作。
2 更好地開發數學教材,讓學生喜歡數學
初中數學著重強調了教學思想“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能力發展為主”。教材使用的目標是能使學生“改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容量,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養。探討使用教材中的感受,為挖掘出教材的深厚價值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提供了很多思路。教材不能成為教學的束縛和障礙”。要結合多媒體,最大程度地使用好教材,讓學生積累知識,擴大視野,培養他們健康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審美能力。教師就教材的整體目標進行解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正確運算的能力、書麵表達的能力、圖形變換的能力。初中數學,同時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近10年的教材使用及教學反饋,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但隨著現在數學教學理念的逐漸改變,教材也需要調整一些內容,如方案性的、操作性的數學知識的應用,減少題目量等,但堅信這依然是一本適合實驗學生的最佳教材。
數學教材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奮鬥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們心中有一條清楚的脈絡,對使用的教材有了整體的把握,有利於教師充分而靈活地使用這套具有深厚價值的教材。青年教師提出希望,希望做有心人,逐步去完善教材,使之更行之有效,最終讓所有實驗學子受益。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係,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
怎樣讓學生喜歡數學呢?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學生喜歡一門學科首先是從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開始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為喜歡數學老師,所以樂於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就更喜歡學數學。
3 數學教學新思路
3.1 給予學生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係,每個學生都有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得一塌糊塗,哪怕他有一點點在理,也要鼓勵和支持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可以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大多數教師都要求學生準備錯題本,但隻有錯題本,學生就隻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而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可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