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多媒體應用對初中生物教學的促進和影響
環境構建
作者:劉培荃
隨著36億多年前蛋白質的出現,地球上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從此地球上的生物經曆了一係列的物種進化,才逐漸發展到現在物種多樣、類型豐富的生物係統。初中生物這門課程就是帶領學生在積極探索生命奧秘的同時,培養學生各方麵的創新能力。時下初中生物教學因為多媒體技術的融入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變化和發展。多媒體技術運用其自身形象直觀、資源豐富、聲情並茂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改變了傳統生物教學一本書、一張嘴的簡單的教學手段,學生不再依靠簡單空白的想象去勾勒各種生物形象,多媒體教學手段會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生物教學環境,使生物教學變得可觸可感。多媒體技術對初中生物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 豐富生物教學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依托於簡單的黑板和書本來完成教學活動,應付各種類型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取材範圍的局限限製著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而多媒體技術融入初中生物教學過程後,不僅使枯燥的蒼白的文字轉化為聲情並茂的演示課件,而且知識豐富的網絡豐富著教學素材,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潛移默化地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要素中,黑板和書本就是教學活動的全部,教師大量的板書和學生手忙腳亂的、機械的記錄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更不用說去擴展學生的知識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能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書本知識細化為具體的音頻、視頻教學課件,不僅形象直觀、學生易於接受,而且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麵。同時動靜結合的畫麵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望塵莫及的。
比如在講鳥類的主要特征的時候,可以製作各種鳥類的多媒體視頻課件,可觸可感的貼近現實的形象遠比印刷在書本上的畫麵形象得多,學生易於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同時激發學習興趣,避免了教師苦口婆心絞盡腦汁地講解,學生卻不理解的狀況。最後剩下的時間,教師可以借助於《動物世界》《走進自然》之類的節目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知識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愛上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網絡是一個豐富的知識寶庫,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要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豐富教學資源,資源多了、素材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然調動起來,整個教學活動也會順利完成。
2 優化教學環節,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傳統生物教學活動能整體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處理不到位,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體係也有很多需要提升、優化的空間。多媒體技術可以運用聲音、畫麵的處理將教學環節具體化,同時加上教師麵麵俱到、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這樣做,不僅優化了教學環節,易於學生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識,而且提高了生物教學質量,有利於順利完成教學計劃。
教學視頻把抽象的生物概念情境化,積極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創設了良好的開始。如“血液循環”一節中,教師教學的難點就是血液在循環路徑中的運輸以及循環的途徑的描述。學生在理解血液循環的路徑和意義後,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地演示血液循環的過程,緊接著畫麵進行多層麵的剖析、多角度的分割演示,變抽象的語言描述為形象的畫麵演示,變靜態的文字畫麵為動態視頻畫麵,這樣肉眼看不到的血液循環,活生生地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
多媒體教學技術優化了初中生物教學環節,注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初中生物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