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2 / 2)

2.3 師生同讀共寫,品味書香雅韻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積極推進教師與學生同讀共寫活動,每周二、四、五早晨為全校師生共同閱讀時間,全校師生誦讀經典美文,品味書香雅韻。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閱讀思考,讀思結合,將閱讀感悟及時寫下來,在讀、思、寫中不斷遷移升華,深化閱讀效果。

2.4 “親子共讀”,打造書香家庭

多年來,學校一直開展“親子共讀”這一閱讀活動,家長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準確地掌握孩子的閱讀情況,讓父母在共同閱讀的時間裏目睹孩子的成長,使他們有了共同的愛好;還能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也讓他們的家其樂融融,彌漫書香。通過“親子共讀”卡,學生的讀書筆記,在學期末評價出書香家庭。

3 科學的評價方案,打造實效性書香校園

為了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更好地促進學生、教師關注課外閱讀,建立一係列的評價方案,為打造書香校園起到製度保障。

3.1 評價方案,科學有度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去學習和探究,並在學習和探究中獲得知識體驗。因此,在製定評價體係時,主要評價學生是否閱讀,是否有感,模糊評價多數,表揚獎勵優秀,評價做到科學有度,重在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3.2 評價方式,趣味開放

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的評價,除了開展讀書講故事、手抄報評比、百科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百草園、采蜜集評比等傳統項目外,還新增了“雛鷹小文學家”的評比、“好書漂流”活動。

“雛鷹小文學家”是在學校的各項閱讀活動中都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才能獲此殊榮。這樣評選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好書漂流”是在班級內部舉行的競賽型讀書活動。漂流用的圖書多數是由學生本人自願捐來的,還有學校購置的,每個學生隻要遵守“班級漂流公約”,便可全天候漂流。要求參加漂流的學生,所借的書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讀完後要有漂流筆記,不然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書。漂流的書越多,他所獲得的閱讀星就越多。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閱讀,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渴望,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4 利用多媒體整合閱讀資源,豐富閱讀積澱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量的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靠課本上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應該拓展閱讀空間,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能隨時隨地讀到他們喜愛的圖書、報刊等。例如,可以在樓道為學生安裝交互式電子白板設備,教師在資源庫裏為學生準備足夠的課外閱讀資源供學生閱讀。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時,筆者在電子資源庫裏為學生存儲大量的相關資料,如《十萬個為什麼》《奇妙的沙漠》《海底兩萬裏》等經典作品。學生可以通過電磁筆的點擊、拖動獲取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課外閱讀。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豐富學生的閱讀積澱。

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享受創意閱讀帶來的閱讀樂趣與成就感,教會學生認真思考,從中發現問題,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閱讀,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雙慶.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