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功臣”
課程整合
作者:王芹娟
合理利用技術手段和資源,可以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更多知識和能力,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
近年來,以計算機為主的現代技術產品迅速走進校園,推動了學校教育改革,為教育蓬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電腦等多種數碼產品和網絡技術的運用,使無限的網絡資源快速、便捷地傳遞進學校,為教育提供了一個開放而又龐大的資源庫,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場新的變革。合理利用好這些技術手段和資源,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促使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信息技術的確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功臣”。
1 合理整合資源,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傳統的教育過程有許多優越性,但隨著時代飛速發展,其局限性也日益凸顯。而先進的信息技術設施設備為學校教育帶來巨大的信息技術資源,整合利用好這些資源,有利於優化教育過程。基於學校教育的特點,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因此,從教學實際出發,將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合理地與課程內容結合,優化教學結構,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學習能力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位教師在執教《特殊的葬禮》一課時,執教者將課文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帶領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共同領略了塞特凱達斯昔日雄偉壯觀的磅礴氣勢,當學生親眼目睹了它如今奄奄一息的場麵後,激起了強烈的保護環境的意識。
另一教師在教學科學學科“水的淨化”章節時,通過信息技術的虛擬手法將自來水廠淨化水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加上自來水廠工程部技術員進行介紹的電話錄音,學生頓時被信息技術所展示的生動的形象、豐富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激發了自主探究的願望。
實踐證明,巧用信息技術,合理整合資源,能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在開展各類班隊活動、課外興趣小組等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資源合理整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努力搭建平台,拓展師生發展空間
要發揮好現代信息技術的功效,需要教師直接參與建設。因此,學校著力打造數碼校園,為教師搭建發展平台,拓展發展空間。學校首先加強對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培訓,從基本的文檔操作、常用軟件使用到如今電子白板的運用。針對不同軟件的使用及使用中出現的常見問題,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參加課件製作、網頁製作、幻燈片製作、動畫製作等培訓;同時進行“國之源”“虛擬光盤”“VOD點播係統”“校園網信息發布”“家校時空”“寶帶郵箱”等工具軟件的實訓,使教師以最快速度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為激發教師在教學中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熱情和主動性,學校規定教師根據學科及教材特點需要使用信息技術的要盡可能用好,教學公開課能用信息技術的必須用。學校教技室每學期都要組織教師進行課件製作等競賽活動,對在比賽中獲獎的教師學校給予嘉獎。同時,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工作,做好參考教師的培訓輔導工作,目前學校百餘名教師已順利通過該項考試。這些平台,也更加堅定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發揮其作用的信心。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使學生進一步拓寬了視野,豐富了學習的渠道。
3 創新使用方式,提高校園管理實效
信息技術為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充實了軟硬件方麵的實力。學校各條線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提高管理實效。進一步探索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策略,並取得較大的成效。例如,學校通過自主開發構建了“校園信息公告係統”和“局域網助手”“騰訊通”,方便快捷地將各種信息(學校周工作安排、即時通知等)傳遞到每位教師的電腦,為學校管理部門和教師之間架起一條信息溝通的橋梁;總務處和教技室為方便教師進行物品設備報修,自主開發“網上報修係統”,不但提高了維修效率,而且維修後的反饋功能也讓職能部門的工作受到教師的監督;為便利教師每年度的成果登記,專設“師生成果”登記平台,有了這個平台,教師可即時上校園網登記,更可隨時查詢本人本班學生教育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