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2 / 2)

3 巧用信息技術資源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中絕大多數知識點是很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導過程、圖形的變換、線段的移動等,都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還有的知識需要向學生展示形成過程,這樣利用多媒體設備有效解決這一難點,利用圖表功能、繪圖功能等方式,直觀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從本質上揭示數學概念、原理。通過直觀展示,輕鬆解決教學重難點。

例如,在進行“正比例、反比例”和“圓柱體和圓錐”等知識點的教學時,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大腦構圖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時,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筆者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從白板配套軟件中調出來,用電磁筆直接拖動素材,就能繪製出相關圖形或圖像。繪製結果直觀形象,生動說明了所要講的數學概念、規律等。通過電子白板的應用,大大節約了繪圖時間,提高繪圖準確性,降低了繪圖的難度。學生通過體驗教師繪製的過程和圖像生成的過程,深刻體會了有關概念或者規律的含義,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輕鬆突破教學重難點。

4 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新課程中生活化的素材比較多。這樣安排就是為了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使學生感覺數學很熟悉,很有學習的必要,從而有利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對新教材的編寫意圖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靈活機動地調整教材的結構。同時,還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生活化,讓每個學生學有興趣,感覺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進行“24小時計時法”和“億以內數的認識”這類知識點的教學時,可以突破教材的結構安排,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根據教師的提示自製鍾表表盤,利用竹簽和桃核製作數字算盤。上課時,利用學生自己製作的學具進行時間的認識和算法,準確認識了億以內的數。這樣教學,把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展現出來,這種直觀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樂於接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授課結束後,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幾組題組進行訓練,展示現實生活中學生作息時間的實際場景,讓學生深刻理解24小時記時法,並能與12小時計時法進行區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樣教學,使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多媒體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隻是一種教學手段,它不能代替課堂教學的全部。因此,一線教師不能為了追求教學模式或者是落實新理念,盲目運用多媒體設備,而是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的規律,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科學運用多媒體。更要注意選擇多媒體的切入點,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科學整合,確實起到提高教學效率、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的作用。一定要防止在使用多媒體時走進思維的誤區,使教學顯得走馬觀花或者不倫不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隻有科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整合課程資源,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作用,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贏,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學生的思維,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全麵落實數學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剛.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做到四現[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