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
課程整合
作者:趙國華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猛發展,信息化教育也深入貫徹到每一所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無一不在普及信息化的教育教學。但是信息教育課的開展並不令人滿意,筆者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行簡要論述。它是指讓原本枯燥死板的知識變得簡單生動起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挑戰其好奇心,實現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有些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對教學情境創設的運用不太科學,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將其作用酣暢淋漓地發揮出來呢?這將是筆者重點分析的問題。
1 以生活為藍本創設情境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和實踐,是將來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能遊刃有餘的資本。本著這個目標,教師就應注重課堂中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認識到教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係。教師需要從真實生活中選題,將生活與信息技術融會貫通。
比如在多媒體相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備課之初搜集一些學生日常生活的照片或有紀念意義活動中留下的難忘的瞬間。筆者將學生一次歌詠比賽的過程用數碼相機拍攝了下來,同時抓拍了一些或激情放歌或認真聆聽,或認真思索或緊張侯賽的照片。筆者用這些難忘的回憶製作成了一個Flash動態相冊,並以此為範例,在上課之初進行展示,學生頓時眼前一亮,沒想到看到的都是自己或自己熟悉的身影,課堂氣氛瞬間變得熱情高漲起來。筆者趁熱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讓他們用這些照片做出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電子相冊來。學生興趣陡增,甚至在製作過程中達到了忘我的狀態,教學任務輕鬆完成。
2 以故事為基調創設情境
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創造能力,他們不僅僅喜歡故事,還擅長自己編故事。若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中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趣味故事為基調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說在教授多媒體幻燈片的製作時,教師就可以先展示一個咖啡的廣告:“愚公移山,玉帝不允,令兩神分別坐於太行、王屋兩山上。愚公如何也挪不動兩神,求智叟,智叟露出神秘的一笑,掏出寶物一晃,兩神被提起帶走。愚公讚,問是何厲害寶物?智叟答曰:‘這是xx咖啡,能提神!’”趣味性的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變得輕鬆而興趣濃厚。教師此時提出學習任務,將剛才的故事用幻燈片的方式製作出來,要求故事完整且趣味十足,可從互聯網中搜索圖片與人物形象。學生的積極性一直到下課都會持續保持,且任務完成得精心而完美,學習技能得以提升。
3 以問題探索為線索創設情境
教師提問是一門學問。亞裏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思考,激發好奇心與挑戰欲,培養學生獨立和探索精神。創設問題的方式多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提問,然後進行適度引導,調動其探索欲望。
比如在收發郵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問題引入:“我們常見的通信方式有什麼呢?”“你認為哪種通信方式是最快捷、穩妥的?”“你常用的通信方式是哪個?”等等。學生積極討論,踴躍回答。而後繼續引導提問:“那電子郵件給我們都帶來哪些方便呢?”這樣的情境創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使課堂教學趣味橫生。
4 以科學史探究為背景創設情境
科學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一直是包有一層神秘的外衣。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他們對於科學的興趣有增無減,教師若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提一下本學科的科學史,應該會讓整堂課變得妙趣橫生,同時激發學生對神奇科學世界的向往。科學史中的創新理念與方法,精神品質與邏輯推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首先,科學史可以誘發學生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的向往,提高對科學的熱愛;其次,科學史包括大量的科學方法和創新、豐富的科學精神和品質、嚴密的邏輯和推理等,這些正是高中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