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1 / 2)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

課程整合

作者:王靜

在鋼琴啟蒙教學中,教師的科學教學方法很關鍵,應該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認同度是培養學生學習鋼琴的先決條件,它是開啟學生鋼琴啟蒙的鑰匙。隻有這樣,才能更輕鬆地與學生交流,以便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其次,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也非常關鍵,如采用故事教學、直觀教學等方法,它是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必要條件。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身處遊戲當中,這樣才能更積極地完成任務,才能把枯燥的知識轉變成學生感興趣的點,學生就很願意、很容易接受。

再次,選擇適當的教材也是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重要因素。如果布置的曲目超出了學生駕馭的範圍,讓學生感覺很吃力,就會大大降低他們學習鋼琴的熱情和積極性,以至於最後失去學習鋼琴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和素質,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最後,給學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機會也是鋼琴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這樣既可以互相學習,又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信,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

下麵,筆者就鋼琴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簡單闡述幾點。

1 正確運用表情藝術

教師的表情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教師親切和善的表情會使學生一下子和你縮短距離。學生對教師的表情通常是很敏感的,每個學生的性格、音樂素養、能力等是不一樣的,對於接受能力差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表情、態度、語言,更不能說打擊學生自尊心之類的話。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看成是一樣的,在教學中要充分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給予鼓勵、讚賞,使其更加自信。而對於比較聰明、浮躁的學生,教師在表揚的同時指出不足,使其冷靜,不能驕傲。對於一些學習態度好、表現好的學生,稍有放鬆勢頭,則用比較嚴肅、認真的態度,使其更加重視。

2 合理運用故事教學法

2.1 節奏符號的區分

音樂心理學理論認為,節奏是通過聲音的長短、有規律的輕重反複及其各種變化組合,是音樂中時間移動的時值表現,不同人對同一節奏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節奏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比如脈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鍾表、火車行駛等形成的節奏。但是一般人們對節奏的感覺經常帶有自己的主觀感知力。因此,對待同一種節奏,不同的人,他們的心理感知是不相同的。

音樂是聲音的過程,正是作為過程而不是一個瞬間,也不是停滯狀態,它在時間上是進行著的。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兩個範疇是指節奏和聲音。節奏在掌握音樂表演時是主要的,能起決定作用的,是決定其餘一切的首要要素。節奏符號對於初學鋼琴的學生來說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比如全音符像湯圓、唱四拍;二分音符像氣球、唱兩拍;四分音符像蝌蚪、唱一拍;八分音符像拐杖、唱半拍……運用比較形象的物體來學習節奏符號,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此外,在鋼琴啟蒙演奏中,要數著拍子彈,如彈奏全音符do時,唱do-2-3-4等,這樣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把握節奏。

2.2 關於彈奏中的“放鬆”問題

對於剛入門的學生來說,會很隨意地彈出音符,但教師一說手型、力量集中等詞語時,學生則會變得更加緊張,甚至感覺彈奏鋼琴要受這麼多束縛,久而久之感覺彈奏鋼琴很枯燥無味,失去學習鋼琴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手臂要放鬆、力量要集中等要求,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並感覺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把這些專業術語變成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並對其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