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創建高效語文課堂
課程整合
作者:朱守華 郭全坤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便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尤其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引入和合理使用,以及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多樣化,對提高課堂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麵對現代化科技的迅猛發展,學生對其有著深厚的依賴情感。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讓語文課變得有滋有味,讓學生因此喜歡上語文課,是創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1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建高效語文課堂
麵對當今社會紛繁複雜、色彩斑斕的科技手段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死氣沉沉的語文課堂已經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必須適當地運用一些科技手段,讓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全神貫注》一課時,學生對雕塑和羅丹都很陌生,單純通過語文課的講解和對課文的朗讀體會,他們很難提起興趣。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利用電子白板和幻燈片技術專門設計一份生動有趣的課件:首先利用幻燈片模板設計統一的雕塑模板格式,然後利用配色技術設計上豐富恰當的顏色,最後把一些有趣著名的羅丹雕塑用動畫放映的形式,或逐漸展開,或飛入動畫,或逐漸放大……學生在一張張雕塑的動態展現中,一會兒睜大了眼睛,一會兒高聲尖叫,一會兒靜心細品……他們在一張張動態圖片的播放中,喜歡上了雕塑,認識了羅丹,再進入文本的教學,很容易就懂得了羅丹對雕塑癡迷的原因,從而對課題“全神貫注”,對羅丹雕塑時全神貫注的狀態、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描寫,對課文中完美的語言描述,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自然而然地漸入佳境,整節課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 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重現文本,創建高效語文課堂
在現在的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因為離學生的生活比較久遠,單靠文本的閱讀,很難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這時現代化科技便有了用武之地。利用一些現代化科技手段可以重現文本或者一些文本片段,或者一些與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等,讓一些難理解的課文通過視頻或影片或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來協助補充理解語文課上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正符合現在學生的興趣點和現代化的心理狀態。他們喜歡動態的視頻,尤其年齡小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學生,他們從動畫中更容易看懂理解一些較難的問題,然後再進入文本的教學,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如何讓學生在全麵認識圓明園的輝煌之後,充分體會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之後的無比憤怒與痛恨之情?隻靠文本的閱讀,有些學生是很難體會到的。一是因為課文中的一些語言難以理解;二是因為一些學生的想象力比較弱,對圓明園中一些輝煌的建築無法從課文的語言描述中在大腦中重現;三是現代學生的愛國意識比較淡漠,對當時時代背景下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無法理解。因此,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首先讓學生通過幻燈片飽覽圓明園的輝煌圖片,然後把當年英法聯軍搶燒圓明園的情景用影片的形式重新播放出來,文本內容在影片中一一展現,學生在驚呼圓明園的輝煌的同時,一下子激起了對英法聯軍的無比痛恨,圓明園的曆史在此全部展現出來。
利用影片對文本的重現,學生對這一陌生的曆史久遠的題材課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再來學習課文,在讀到圓明園的輝煌部分時激動萬分,語氣或委婉或高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部分時,或咬牙切齒或群情激昂或歎氣惋惜。從他們對課文的朗讀裏已充分體現出他們對文本理解已經不用教師多餘的解釋了,學生在激烈的討論和思維的碰撞以及充滿情感的朗讀中對課文已完全理解,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熏陶目標在一係列的現代化科技手段的輔助中實現,本課的學習取得前所未有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