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展教學語言魅力 揚信息技術之帆(1 / 2)

展教學語言魅力 揚信息技術之帆

課程整合

作者:張虹霞 宗寶彙

教學語言是師生之間交流思想、完成教學任務的最基本工具,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無論是以前的傳統教學,還是現在的現代化的教學;無論教師使用何種現代化教具,教學方法和手段如何靈活多樣,都要通過教學語言的表達來實現。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較高的學科,一些專業術語和操作技巧需要準確講授。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語言的規範性、準確性、合理性、形象性。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展現教學語言的魅力,以撥動學生的心弦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展示教學語言的魅力。

1 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做到準確精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對科學知識的表達,要做到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準確性是教育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學語言就沒有生命。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科學嚴謹,準確精煉”是教學最基本的要求,隻有這樣才能講清知識與概念、現象與原理之間的關係。如在講述計算機發展史時,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1946年問世,多加一年,少說一年,都是違背曆史事實的。

在學生表述問題答案時,一定要強調概念詞語的準確性。實踐操作中,學生常會說:“點這裏,再點這裏,然後再點這裏……”這樣回答是絕對不行的,雖然簡單精煉,但缺乏準確性。所以必須準確陳述其操作過程,“單擊了什麼菜單,選擇了什麼命令項”都要說清楚,如果顛倒了時序,前後亂用,或者模棱兩可,閃爍其詞,都是科學性錯誤。在準確基礎上還要強調“簡練”,強調“精煉”,用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並取得最佳效果。

2 教學語言要富含激情,蘊含愛心,做到言之有情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富含激情,沒有激情的課堂,如一潭死水。激情的課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展示,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學識,還要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用傾注感情的語言拔動學生的心弦。教師唯有用充滿真情、真心的教學語言,才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形式上、內容上去接受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的教學語言還要蘊含愛心。如何讓教學語言充滿愛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在課堂討論、作品展示、評價交流等教學中,用貼切、貼心、委婉、鼓勵、讚賞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無論是頷首示意,還是傾心長談,都要讓學生體會到師生間的平等與尊重,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 教學語言要具有生動性和鮮明性,做到言之有物

有位教育家說過:“世界沒有枯燥的知識,隻有枯燥的講授。”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學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內容生動有趣,也會講得幹巴巴,使聽者索然無味。信息技術教學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抽象、枯燥,學起來乏味,教師教授起來棘手。講授時,就應該用詼諧風趣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如講授“使用電腦的平台”這一課,筆者讓學生把Windows操作係統想象成一個大舞台,它為其他應用軟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場所,沒有它的支持,任何“表演”都無法進行。形象地把計算機擬人化,鍵盤鼠標是計算機的眼睛和耳機,能把看到和聽到的信息傳入到計算機的大腦CPU中;音箱就是電腦的嘴巴,可以唱歌給我們聽。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活躍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可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 教學語言要具有幽默性和趣味性,做到通俗易懂

課標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的教育目的之一在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幽默詼諧的語言是啟發學生思維發展的潤滑劑。幽默的教師語言,能消除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誘發學生思維,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如在學習手指在鍵盤上的分工一課時,筆者就變化著教學語氣,懷著“抱打不平”的心情說:“別看小拇指個頭小,它幹的活可不少,除了自己分管的字母鍵,主鍵盤區左右兩側的功能鍵也歸他們分管,他們的工作太辛苦了。而大拇哥光知道擺大哥的派頭,幹的活太少了,兩個大拇指才分管一個空格鍵,多不公平呀。”信息技術本身的語言已較平淡,所以平時就要修煉自己的語言,發揮自己的智慧,讓機智和幽默充滿課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愛上這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