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幾種教學模式的探討(2 / 2)

6 遊戲式

妙趣橫生的計算機遊戲是學生所迷戀不已的。而在課堂上,通過智力遊戲,將英語單詞、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印入學生的腦海裏,則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個案式

數學知識是極其抽象的。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靜止圖像變為動態畫麵,把問題的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起到變複雜為簡單,變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平移、割補、覆蓋等方式,創設條件,轉化矛盾,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排除思維障礙。

如在教學立方體的左下角到後右上角的平麵距離時,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把立方體展開,然後用直線把兩點連起來。這樣,學生從屏幕上直觀地看到,兩點的連線是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短邊是立方體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長邊是立方體底麵的對角線,隻要利用勾股定理就能解決了。這樣,既避免了教學的繁瑣,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8 表演式

中學生似乎天生就有一種表演欲望,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表演,在表演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並獲得快樂。那麼在教學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設置故事情境,創設一種親切、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為學生提供一片極為豐富的表演天地,激發、引導他們參與,讓他們在生動的表演中理解、體驗和感受。

9 探究式

探究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任務、過程、目標全部由學生自主掌握,教師僅起到指導、監控的作用。這點有點兒像信息技術課本身的課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使信息技術教育貫穿於其中。

初中化學的“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一課,在學生學了一些基礎知識後,教師提出本課的任務,學生在自己的興趣激勵下,各探究小組交流資料及探究的方案,拓寬自己的知識麵及視野,進一步交流討論。在課餘時間進入學校的論吧,發表看法或參與討論,為後一階段形成各自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庫資源。

總而言之,從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學改革的全局出發,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經走過了多年,經驗肯定積累了不少,這也是信息技術滲透在方方麵麵的原因。但一定不要忘記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麵紮實的文化基礎;培養學生具有終生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培養他們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中學教育改革的進程,為課程整合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李芒.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