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課堂調控
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是無法完全預料的,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始終高效運行,僅僅依靠教師課前的預設是遠不夠的。很多時候,教師必須在課堂內巡視觀察,密切注視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及時介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以保障小組合作順利進行。如:小組任務不清楚時,教師要耐心向學生說明任務內容及操作步驟;小組互助交流出現問題後,教師應及時幹預指導,采取應急措施;小組活動開展順利時,要及時表揚鼓勵;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要能及時發現並點撥;小組任務提前完成,除檢查、評價外,還應有備用的提高任務或其他活動,絕對不能讓學生無事可做……
2.3 課外延伸
僅靠課堂上的活動來培養的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和意識是遠不夠的,要有意識地長期培養,要重視課後的延伸。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有些探究任務(問題)的解決可以放在課外,並將信息技術課堂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在學習以及生活中應用。如綜合實踐活動收集資料、篩選信息、製作彙報材料;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與同學、老師交流,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得與同學、家人分享,提出困惑問題,尋求幫助……
3 小組合作評價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評價時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嗬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注重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綜合評價相結合,使學生人人參與評價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3.1 學生自評
讓學生填寫“合作學習自我評價”,回顧反思自己在小組合作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反饋在合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經驗收獲,自我了解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存在的不足,明確今後的目標等,使學生更全麵地了解自己,發現閃光點,感受不足,促進進步。
3.2 學生互評
以組內評價為主,組間互評為輔,注重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態度、方法、情感評價,重點關注成員的傾聽、交流、協助情況。通過相互填寫“合作學習過程評價”(包括組內活動參與情況、分工完成情況、組內交流情況、組內互助情況等),讓學生相互找出優缺點,在學生之間營造出相互勉勵、團結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形成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3.3 綜合評價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結束時一般會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評價,往往以整個小組為評價對象,將評價重點放在小組整體上,忽略組內成員個體的表現。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個體得到發展,其成果是基於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所以在組織點評時要兼顧小組整體的評價和組內個體的評價。引導學生評價時,既要有籠統的小組整體評價,如“哪組的作品最優秀?說明理由”,又要有細化的個體評價,如“作品哪一部分最出彩,做得最棒”。在學生評價過程中,要適時點評或小結發言,語言要具有鼓勵性、指導性和全麵性,要注重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重視對弱勢學生的鼓勵,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
實踐證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自主探究,相互協作,動手實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彌補課堂上一名教師麵對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關注不足,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又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麵發展。這一學習方式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繼續不斷探索研究,使它不斷完善,更加合理,從而切實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