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
課程整合
作者:薑炳合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也認識到現代化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密不可分。學校啟動“多媒體技術進課堂”活動很多年了,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對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益處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筆者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此談談自己的認識。
1 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長期以來,由於受地域、師資條件的限製,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更多關注的是語文學科的基礎性、知識性,忽視了其人文性的特點,使語文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文字教學:分段、劃生詞、寫生詞、簡單講解、背課文。這種模式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扼製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育人理念。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知識麵,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更加生動活潑。
2 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的益處
2.1 為學生營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情境
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的活動成為學生質疑、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營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如在教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筆者播放《飛奪瀘定橋》的精彩戰鬥片段,欣賞形象直觀的影片,聆聽優美的配樂朗誦,啟發學生:“你有什麼想法?有哪些疑問?”學生把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寫在紙條上,用大屏幕展示,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從“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從“寒”字可以推知飛奪瀘定橋在冬天,這樣理解對不對?為什麼?一時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言,引經據典,精彩發言比比皆是:“暖”字溫馨喜悅,表現了戰士們巧渡金沙江,戰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襯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兩個字含不盡之意於其中,顯無窮之趣於其外……自此,對中心的把握水到渠成。
巧用多媒體技術,既節省了時間,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在形象的視覺效果中,體會到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2 拓寬學習領域,學生在多媒體使用中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重視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傳輸、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二泉映月》這一課時,筆者利用自習課夯實基礎,然後布置作業:課下搜集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同學們講授本課。第二課時,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搜集了《二泉映月》曲子,傾聽這首“歎人世之淒苦,獨愴然而涕下”的曲子,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孤獨的心境,夜行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聽後,學生潸然淚下,更深層地理解了文章的情感。有的欣賞了《阿炳》電視劇,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朝霞相伴夕陽斜,胡琴盲杖乞天涯。一曲二泉映明月,誰人不曉藝術家。”有的全麵搜集了阿炳的資料,包括人物生平事跡、人物評價、音樂作品、藝術風格,資料詳實,堪比一篇小論文,可見學生業餘時間付出的心血。學生參與爭先恐後,交流時神采奕奕,信心十足,其他學生也興趣濃厚。這種形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麵,鍛煉了學生搜集、觀察、表達、交流、思考等多種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