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加強情感和美感教育,實現語文熏陶感染作用
文學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的特征。但是由於學生受時代閱曆特別是情感體驗的限製,作品情感與學生情感上的差別是普遍存在的,這往往會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據此,在多媒體語文教學設計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自如靈活的優勢,將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有聲語言、無聲畫麵,聲畫結合的畫麵圖式,造成特殊情境,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體驗文章的情感美。
筆者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角色,更直觀更充分地了解本課的情感美,上課伊始用彭修文創作的一段優美的音樂-《秦兵馬俑幻想曲》引入本課課題。學生從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苛政之下離人嫠婦的悲愴淒涼,自然而然激發了他們的同情之心。然後配以飽含深情的解說:“逝者如斯,但偉大的勞動人民卻留下氣勢恢宏的兵馬陶俑,默默訴說著這段曆史。”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整體內容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分別展示一號坑兵馬俑、英姿颯爽的將軍俑、戰袍武士俑、鎧甲武士俑、騎兵武士俑、一號銅車馬等栩栩如生的圖片,配以準確形象的解說,讓學生感受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接著又出示世界各界對兵馬俑的讚美之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至此,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筆者在這節課中,輔以圖畫、文字、背景音樂集合而成震撼心靈的特殊情感氛圍,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感染,自覺地對課文內容進行體驗、思索和感悟,化為融合自己靈魂個性的精神血脈,這是其他教學形式難以達到的教學境界。
3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3.1 適當使用媒體,注意合理組合
各種教學媒體和資源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點。在選擇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時,必須根據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語文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選擇。一種教學媒體不可能全部解決一堂課所涉及的問題,教學中還要考慮從實際條件出發,采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實行合理組合,以發揮最佳的作用。
3.2 多媒體使用要注意細節
俗話說“於細微處見精神”,細節決定成敗。使用多媒體上課時應注意以下問題:電腦往往置於教室一隅,教師講課時要操作電腦,極少有機會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互動,加之教室光線昏暗,學生的聽課質量往往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聽課的興趣。教師應該盡量站在講台中間,麵向學生教學,要合理利用肢體語言來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多媒體課件中主要是敘述性的文字和動畫,文字應是講課的提綱及總結性內容,敘述性文字太多往往會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課堂氣氛沉悶。動畫製作顏色搭配應協調、柔和,不要過於花哨,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
筆者認為文字應配以靜畫,利用動畫突破課文的難點,二者相得益彰,方能有效發揮課件作用;教師要精心備課,控製好上課的節奏,讓每張幻燈片都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不要蜻蜓點水般一閃而過,學生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結論性內容及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拿出時間讓學生認真記筆記。
多媒體課堂教學有利有弊,在使用時要揚長避短,發揮其最大效用。平日教學中要不斷積累,不斷反思,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寧.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措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