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麵提升: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1 / 2)

全麵提升: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

課程整合

作者:龐尚軍

信息技術的出現,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為重要的特征。目前,各個學科教學都在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希望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的突出優勢,為教學理念的改進、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教學內容的豐富提供更多的選擇,小學數學教學同樣不例外。但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整合,使其真正成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動力,需要認真思考。下麵,筆者結合自身實踐,作一淺顯探討。

1 運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使傳統的“教師、黑板、課本”教學模式得到顛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絕對的主角,其表現手法與教學內容都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很難提起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我控製能力較差,沒有興趣這個老師,很難保證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使其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具、學具以及動畫、聲音、視頻等方法,集光、色、形一體,其表現手法更加形象、更加直觀,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個感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巨大的作用。可以說,信息技術的運用,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傳遞也更加科學、合理、形象、擬人,學生在學習難點與重點上,也能得到更加多樣化的解讀,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課件,將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帶角的事物一一展現,讓學生從中找出“角”來;然後再通過動畫將事物的圖形淡化,隻留下“角”,實現從具象到抽象的過渡,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角”。最後,將角的“一個角兩條邊”的知識運用動畫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抽象概括出角有兩條邊、一個頂點的知識,實現學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從而深刻理解、牢牢記住所學知識點,優化教學效果。

2 運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教學方法的改進,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師更加從容更加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也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地接受教學內容,實現對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突破。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文字、聲音、圖像和視頻、動畫以及三維虛擬等技術,使教學課件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有效途徑。但應該注意到,信息技術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不是簡單地放映幾張幻燈片,而是真正讓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實現教學與學習中的師生交互。

一方麵,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中演示工具的使用效果。事先通過PPT等手段,將教學內容,特別是重點與難點編製成課件,形象地演示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是用幻燈片將知識的形成過程予以動態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樣通過合理的選擇與設計,使多媒體真正替代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黑板、粉筆、投影等,更使學生與教師都從中受益。

另一方麵,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的交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單一、被動的個體,既沒有與其他學生、教師的互動,也缺少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但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通過發揮網絡教學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習交互。在計算機環境下,學生與教師一樣隻是網絡中的一個點,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向每個學生實行教學。同樣的,學生也可以與教師或是其他學生實行交互,既及時向教師反饋其學習情況,又可以在網絡中與其他學生組成共同學習小組,真正實現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很好地保證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