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進行整合的思考
課程整合
作者:楊麗
思想品德課程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科學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科學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習的辯證思維能力,完成教學目標。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任務。這門課程的理論性、時效性、政策性都很強,聯係生活實際也較密切。以往的教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單一,學生隻是機械地學習,自主性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效率較低。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的整合新思路,尤其是班班通工程、校園網工程、校校通等平台的搭建,極大地改善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模式,使過去那種單純的說教變得活靈活現,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1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課程改革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時,覺得隻要把該背住的背熟悉了就行,沒必要做過多的理解和發散。在應試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顯得枯燥無味、缺乏活力,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發揮。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任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手段,整合各種課程資源,以便大幅度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講解“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多年來我國的外交、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等基本國策。通過網頁形式、視頻、法律法規原文的展示,使學生全麵了解我國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尤其是讓學生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手段及時了解我國的外交政策,並組織學生討論:我國對外政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讓學生分析,從而了解世界各國的時局變遷,提高學生思辨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把信息技術手段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富有時代氣息,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活力,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2 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整合是教學模式的需要
思想品德課程中涉及的概念、政策、法規等都很抽象,難於理解,又很枯燥無味,學生記憶困難。因此,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就有了畏難情緒。然而,把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機整合以後,優化了教學模式,靈活課程資源表現的形式,豐富課外知識,增加了知識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幽默感。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就大大增加,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思想品德就在身邊。
例如,在“禮儀展風采”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禮儀”這一概念的理解較為簡單,很多學生認為禮儀就是自己的言談舉止,沒有什麼深意。其實這個認識是不完整的,禮儀包含的信息非常之多,除了日常的言談舉止外,吃飯走路、外交場合等方方麵麵都涉及得到。講到這裏,筆者給學生播放了電視劇《楊門女將》的片段,展示穆桂英在楊府學禮儀的視頻片段,再讓學生表演相關禮儀短劇,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會新知。通過對電視節目的回放,使學生深刻理解禮儀的內涵和外延,並能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禮儀,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教學使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形象化、生活化,引起學生的極大興奮,使學生盡早進入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
3 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想象遠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在需要畫畫的地方,讓愛好繪畫的學生畫畫;在需要表演的地方,讓愛好表演小品、相聲、舞蹈的學生來表演……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同時要以課本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載體,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教師應設計以培養學生想象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多元的、開放的、變化的課程體係走進課堂,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和舞台,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積累性學習轉變為探索性、自主性、發展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