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寫、講”一條龍競賽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體驗和通過圖書、網絡、媒體的學習,進行小組彙報,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要求學生不僅要會讀,而且通過讀做到會寫、會講,旨在以閱讀為平台和抓手,促使學生“讀、寫、講”齊步發展。通過長期的磨煉,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4 巧用信息技術手段拓寬信息途徑,拓寬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積澱
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如果還不能對教材進行拓展延伸,不人為地增加新的知識,則思想品德課很難富有時代氣息,很難適應當代教育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補充新知識,引用新事例,闡述新情況,把更多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引入思想品德課堂,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積澱。
例如,在進行“保護我們的家園”的教學時,筆者采用的是自主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圖書、網絡、新聞媒體等方式進行“保護我們家園”的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閱讀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積澱。
5 整合信息技術資源,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公共利益”的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觀察一幅漫畫:圖中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冠上寫了一些“公共利益”“個人利益”,樹下有兩個人,一人在用鍬挖坑,一人在端盆,盆邊有三滴水滴。筆者問:看到這樣的漫畫,你會發現什麼問題?當時學生興趣濃厚,紛紛回答:這說明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個人利益依賴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由個人利益組成的;等等。筆者又拋磚引玉,及時地進行發散思維引導:同樣一幅漫畫,隻是樹下的兩個人在用大鋸鋸大樹,或者其中的一人爬到樹上摘掉寫著“個人利益”的樹葉,你又有何問題呢?學生回答如下:這是為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可取,是違反道德和法律的,等等。通過這樣的拋磚引玉,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
6 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進行整合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新課程改革的探索中,發現在進行係列評比活動時,人們較為關注的是看有沒有利用信息技術,利用率如何等。很多教師除了在參加比賽和上示範課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其他時間很少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沒能真正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實際上,應該本著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而用信息技術的原則,不能追求教學的形式,要適時、適當進行整合,確實為完成三維教學目標而服務。
總之,信息技術為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革命,它科學優化了教學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平台。教師要進行科學有機的整合,使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靈活、更實用,全麵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參考文獻
[1]趙雲霞.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整合到思想品德課中[J].新課程學習,2010(7).
[2]安迎春.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課進行整合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2013(1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