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體實現小學英語快樂學習
信息化教學
作者:王秀紅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借助多媒體營造學習氛圍,展示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學習重難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小學英語的快樂學習。
小學從三年級正式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且作為一門必考學科出現在學生麵前。在經曆了接觸伊始的新奇後,學生會逐漸對照本宣科的朗讀、記憶產生厭惡情緒。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教師熱情領讀、認真講解,學生有口無心、心不在焉的情況,甚至隻有教師采取強製手段才能將學生的心思引到學習上。這種學習狀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也為學生今後漫長的學習曆程埋下了厭學的隱患。因此,這種學習狀況必須盡快得到轉變。改變這種狀況的方式眾多,其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實現快樂學習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那麼,教師如何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英語課堂的快樂學習呢?
1 借助多媒體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小學生喜歡熱鬧,喜歡無負擔的模仿,更喜歡節奏明快、歡樂的兒童英文歌曲。經常會發現,對電視裏經常播放的英語句子或歌曲,在沒有別人任何提示和要求的狀態下,學生往往能脫口而出,這正是無意習得對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師要善於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讓習得成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課前,可以播放一些簡單的英文歌曲,如How are you、If you are happy、This is the way等,讓歡快的旋律和輕鬆的氛圍將學生自然代入學習環節中。教師也可以播放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比如迪士尼英語的片段,以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以及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調,激發學生模仿、表達的興趣。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後如果還有時間,教師可以播放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歌曲和英語動畫片段,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快樂領悟所學內容在具體交流中的靈活運用,並激發學生將所學內容用於實際交流和表達中的欲望,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2 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具體的學習情境
小學生喜歡直觀感受而不喜歡抽象思維,對自己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缺乏學習、探究興趣。即便是語言類學習,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也難以形成長久的印象和記憶。然而,語言表達的豐富性與學生生活閱曆的缺乏會形成認知上的矛盾。比如,學習“Asking the way’s”時,生活在農村的小學生並不熟悉城市街道、建築物以及乘坐公交車的路線,難以理解課本中問路、指路的實際意義。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學習僅僅是停留在“課堂學習”的層麵,難以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動力。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與課文內容相符合的生活情境,直觀展示課文所指的路程和方向,讓學生借助模擬的生活情境來增加學習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表達、交流的興趣。
當然,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具體可感的學習情境。比如,在學習動植物、食物等名稱時,教師可以借助動物的叫聲、植物或事物的圖片,向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學習對象,然後通過“What's this”和“It’s a...”的問答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的直觀感受和語言表達趨向統一,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3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喜歡擅長直觀感受,拙於理性理解。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手段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加強學習的生活性和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表達欲望。比如,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使用英語的模擬購物視頻,讓學生在反複的聽覺刺激以及直觀的畫麵內容的輔助下,理解“How much is it”的語義,並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氣、表情以及衣服的樣式、顏色等,理解expensive、pretty、pretty、colorful的含義。然後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的一些衣服圖片以及標出的價格,向學生提問:“Guess, how much is it?”在學生回答完價格後,教師繼續提問:“Is it cheap?”或者:“Is it pretty?”引導學生學習表述:“It’s cheap/expensive/colorful/pretty.”然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不斷變化出示的衣服及其價格,讓學生分組圍繞學習的句型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