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輔助作用的發揮(1 / 2)

初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輔助作用的發揮

信息化教學

作者:王木軍 孫召升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課程抽象難懂,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如何才能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結構呢?

1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課程,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當中,可以直觀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一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將教材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的課件;二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創新能力;三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優化物理實驗效果,提供很多現實中無法體驗的實驗情景,有利於學生記住實驗步驟,理解並掌握實驗過程和結論;四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物理教師隻有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才能使信息技術成為教學助推器,才能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2 信息技術輔助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技術掌握不充分,導致課前準備工作耗時太長

一方麵,由於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欠缺,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一係列的問題,比如說投影儀影像失真,畫麵不清晰,投影使用之後不及時關機,或者出現人為故障等,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

另一方麵,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的物理教師來說,製作好的課件是比較有挑戰性的,一個好的課件需要精心構思和收集大量的資料,這就導致教師在課件上耗費過多的精力,從而減少了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精力。

2.2 課件使用不科學,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不能科學地使用課件,導致教學效率較低。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麵。

一是硬件設施擺放不科學。在大多數學校的教室中,計算機一般都被擺放在一角,教師授課時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交流理所當然地減少。

二是課件結構安排不靈活。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播放方式和程序一般都是固定的,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縛,然而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大大降低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是課件內容太雜亂。很多教師因為多媒體豐富的表現手段,過多地使用聲音、圖像和動畫來表現教學內容,使得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

2.3 過分重視課件使用,導致課堂教學評價不合理

由於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很多優勢,很多教師就一味地使用課件授課,學校領導也將它當作授課質量優劣的評價標準,由此導致一係列問題的產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有的物理演示實驗現象比較明顯,可以直接演示,但是很多教師卻選擇用課件授課。

二是用影片代替實驗。很多教師認為影片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然而學生不能親自動手感覺實驗的真實性,這就不利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三是電教滿堂灌。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使用各種媒體,導致學生眼花繚亂,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難以體現,信息技術也失去了相應的作用。

3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信息技術理論學習,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