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想要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就需要嚴格遵循二者整合的原則。一方麵,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努力學習電教理論,熟練掌握各種電教媒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靈活運用多媒體授課。另一方麵,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各種原則和規律:一是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要堅持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時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體現其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檢測並做出調整;三是要堅持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信息技術的使用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來決定;四是符合教學規律,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認識到信息技術隻是一種輔助手段;五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住學生學習的心理;六是正確掌握應用媒體的時機,恰當地掌握電教媒體的演示時機。
3.2 課前精心製作,課中科學使用,課後合理評價
首先,上課之前,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包括:寫好教案,理清思路;熟悉操作,運用自如;精心製作,恰到好處;等等。製作課件的目的是為教學服務,如果可以用實驗代替,就沒必要用課件展示。其次,在使用課件授課時,教師應站在大屏幕與講台之間,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以及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再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製作不同內容的課件,讓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和課堂反映進行選擇。再次,教師還需要根據物理教材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不必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使用,也不能把是否使用信息技術作為衡量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它僅僅是輔助物理教學的一種手段。
如在學習“浮力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關於浮力現象的場景,如氣球在天空中漂浮,船隻在海麵上航行,潛水艇在海底上下沉浮,等等。在播放的同時向學生提問:這些物體怎樣實現上浮和下沉?這樣就輕鬆引入新課。再如,在學習“壓強”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影片,比如蜜蜂蟄人、蚊子叮人等的細節鏡頭來導入新課,細節觀察肯定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3.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擴大教學信息來源
一方麵,網絡環境可以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下載優秀的課件或習題資源,經過加工整理,設計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件,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麵,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看有關物理發展動態,了解到物理學科發展的時勢形式,下載最新的物理試卷和相關試題給學生進行練習和測試,這就有利於教師把握教學動態和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網絡環境還可以給物理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郵件或者聊天工具與其他同行進行交流與學習,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初中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然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還麵臨很多挑戰。作為初中物理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尋找出更多的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於虹.電視錄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995(4).
[2]戚益.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意誌品質的培養[J].安徽教育,1994(5).
[3]孫世雄.淺談初中物理興趣教學[J].教育管理,1996(6).
[4]左菊榮.投影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