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趣的方圓之術1(2 / 3)

上大學時我們住的是四人集體宿舍,按年級安排樓層。三年級剛開始,我們同宿舍四個人曆盡辛苦,總算“占據”了一個比原先宿舍低兩層的“有利地形”。

可這種興奮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我們頂層的一個宿舍經常從陽台上往下潑水,嘩啦一聲過後,我們晾在陽台上的衣物可全都沾了“光”。

“別著急,看我的!”同舍的小王自告奮勇去找他們“談判”。沒有爭執和辯論,小王20分鍾後回到宿舍,宣告“不辱使命”。

果然,從那以後再也沒有“水從天降”的情況出現過。我們一定要小王講講他的訣竅。

“其實沒什麼,”小王笑笑說:“當時我上去了解他們有幾個是本地人。於是我跟他們詢問這兒的氣候。我說:“好幾次站在陽台上感覺到雨點兒打到臉上,可往別處一看卻沒有下一點兒雨,搞不清為什麼?……不等我說完大家就哄然大笑,於是問題就很容易地得到了解決!”

曲徑通幽幽默術的掌握應該注意的是,說話時一定要注意用恰當的方式,雖然看上去漫不經心,順手拈來,但實際上是有明確的目的的。其次,怎樣找到方法與目的之間的相切點,將二者連接得天衣無縫、精巧自然也是需要細加揣摩的。幽默與平淡就在一念之間,能否弦外藏音,借語為橋這是幽默成功的關鍵之所在。

*推波助瀾的風趣幽默

推波助瀾幽默術就是一種在爭論雙方矛盾一觸即發的時刻將對方觀點迅速接受,並推向高潮,從而引起出人意料的喜劇結果的幽默技巧。

當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發生爭執或分歧時,是不是習慣於旁征博引、強詞雄辯地為自己理論一番呢?很多人會選擇這樣做,因為這是社會競爭所需,也是誰都難以逃避的。

但是你也許沒有想到過:在一定的場合下巧妙利用與此相反的一種“推波助瀾”法,不僅有助於矛盾的化解,而且還有幾分幽默色彩。

推波助瀾不是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那種“火上澆油”的做法,它們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但卻是最本質上的差別。火上澆油隻會將雙方的分歧和矛盾進一步加劇,因而是最愚不可及的行為;推波助瀾的效果全然與此不同,盡管在表麵看來它也是將矛盾往高潮處推進,但由於做得恰到好處,而且寓意鮮明,因而很自然地會使人破涕為笑。

丈夫喜歡飲酒,經常借故在外麵和朋友喝得爛醉如泥。妻子新婚不久,因而滿肚子的怨氣。

有一天丈夫故伎重演,妻子感到實在忍無可忍了,她一聲不響地收拾行李,做出要外出的樣子。

“你幹什麼去?”丈夫問道。

“這日子沒法兒過了,我……我回娘家去!”。妻子又氣又傷心。

“等等。”丈夫連忙說。

“幹什麼?”妻子道。

“我也過夠了,我跟你一起走!”丈夫轉身作欲走狀。

於是妻子破涕為笑……

麵對一時怨氣迸發的妻子,丈夫並沒有用一般的辦法去解決矛盾。按照許多人的做法,最多是極力勸解,好說歹說,但那樣不見得會有好的效果。正在氣頭上的妻子難免要把一肚子怨氣全發出來,這對夫妻關係的維護是很不利的。

丈夫采用了推波助瀾的辦法巧妙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他不是從正麵壓製、阻撓妻子的行為,相反,他“縱容”妻子的做法,不僅同意妻子的出走,而且還表示自己要同妻子一同“出走”。

這似乎是將矛盾尖銳化了。其實不然。幽默之所以成其為幽默,主要是因為它構成了與常規之間的強烈反差,讓人感到其間對比的滑稽可笑。丈夫的推波助瀾使妻子大出所料,這是反差之一;丈夫通過自己的“積極響應”將妻子的氣憤離家改變為夫妻二人誌氣相投的“聯合行動”。這樣就使妻子的怒氣頓時煙消雲散,夫妻二人真正做到了前唱後隨,配合默契!

在學習采用推波助瀾術時一定要注意,幽默風趣與弄巧成拙往往隻有一步之遙。如果不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方式,而一味地去推去助,很可能就會弄成“假戲真做”,那樣就不是幽默、而是搖唇鼓舌的煽風點火了。

*斷章取義的風趣幽默

斷章取義幽默術是指通過對字、詞、句等要素不恰當的判斷產生荒誕意義的一種幽默技巧。一提起斷章取義,人們就會想到生活中某某局長、某某處長,宣讀秘書寫的講話稿時,由於斷句不對而鬧出大笑話的事。確實,生活中這類事例迄今猶存,隨處可見。不恰當的斷句或者說不同的斷句會產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國流傳很久的一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笑話,就明確地體現了這一點。一個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個輕輕一改,意思便迥然不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裏麵不排除標點符號的巨大作用,但標點是在斷句的基礎上進行的。可見不同的斷句對於句子意義的影響。如果說斷章取義,斷句隻是其一個方麵,斷章還應包括斷字。例如把“驢”讀成“馬戶”,“破”讀成“石皮”,“糊”讀成“米胡”,“明”讀成“日月”等等。

斷章取義幽默術的關鍵在於能否荒謬斷章,經過你的斷章後所產生的意義與本義相差越遠或越荒誕,就越幽默。它的目的性隱含於這種“斷章”中,正像前麵笑話中那位賴住客一樣,有時你也可以根據你的需要“恰當”斷章,當你的需要由於你的“斷章”而被表明或被滿足時,幽默的情趣就頓然而生了。

劉指導是著名的前國腳,退役後帶領家鄉隊伍縱橫聯賽賽場,威風八麵。但因此君文化水平低,遲遲未能有大作為,其本人也每每嗟歎不已。眼見年華老去,劉帥痛下決心,準備狠抓隊伍的文化知識建設,恰好中國足協這時也有相關文件出台,劉帥召集球員,親自傳達。當讀到文件上一句“已經獲得大專文憑的和尚未獲得大專文憑的球員,都需要參加考試”這一規定時,劉帥竟將其念成:“已經獲得大專文憑的和尚,未獲得大專文憑的球員……”立時隊員們報以哄堂大笑。劉帥當即火冒三丈:“笑什麼笑?你們看,現在和尚也要有大專文憑,你們更得抓緊學習,可別像我……”言下頗多辛酸。

這位劉帥可真夠“慘”矣!可生活中的我們難道沒犯過這類錯誤嗎?沒鬧過這類笑話嗎?劉帥的斷句乍一看,還蠻通順哩!隻是憑空冒出個和尚來,讓球員感到實在荒唐,自然報以哄堂大笑。這種幽默未免有點“黑色”味,讓人覺得有點悲哀,劉指導念成這個樣子實在也有情可原!我們要熟練運用斷章取義幽默術,就要主動駕馭這種技巧,利用其可笑性“故作愚蠢”,幽上一默。

一位老師在新學期開學初,與班上的同學相互見麵。由於雙方彼此都不了解,為了避免學生的緊張情緒。這位老師就運用了一下斷章取義的幽默,一下子調活了氣氛。

隻見他剛上台便一語驚人:“我是校長——派來的,我來給大家發槍——知識的獵槍,一人一杆——是不現實的,因為我上課從不批評人——是不可能的。”

隨著這位老師的斷句,學生的心情一起一落,經過一番跌宕,最後又回落到現實,在這種心理的交叉變換中,醞釀著幽默的情趣。最後“一錘定音”,幽默效果頓生。

有時候斷章取義還包括將“章”斷開之後,重新組合,取其新義,比錯斷、誤斷的幽默又難上一級。要求相應的文字、語法知識。例如有一位先生多次懇求一位書法大師賜字,可那位大師不願亂題字。經過先生的多次乞求後,隨手寫下一張“不可隨處小便”的條幅戲弄這位先生。可這位先生依舊如獲至寶,他拿回去一裱,便掛在了堂上。不幾日,朋友來訪,隻見牆上掛著“小處不可隨便!”一句戲謔語經過先生的“巧斷妙取”,竟成了一句警語。足見斷章取義幽默之妙矣。

斷章取義幽默術可以用在多種場合,家裏、辦公室中、課堂上、聚會上……到處都充滿著機會,隻要抓住時機,巧妙斷章,荒誕取義,開懷一笑之餘,不也為沉悶的生活抹上光彩的一筆?

*言聽計從的風趣幽默

言聽計從幽默術是說話中的一方對另一方的無理要求難以做到,但又不便正麵拒絕,於是將它完全接受下來,並立即付諸實際行動,從而達到巧妙回絕對方,不傷雙方感情的交際目的的幽默技巧。

言聽計從幽默術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以退為進以及順水推舟,可以說它是多種幽默技巧的綜合運用。它作為一種常用的幽默技巧,也與其它技巧具有共同之處,那就是打破常規,造成期望與結果的強烈反差,博得談話雙方的會心一笑。言聽計從幽默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似聽實非聽,似從實非從”,乍看是很大度地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實際上卻堅持了自己的觀點。

在某市議會選舉期間,一個參加競選的政客向一位食品商說:“我可以在本次選舉中指望你的支持嗎?”

“啊,真是很對不起您,”食品商坦然相告:“我不能投您的票,因為我已經答應支持另外—位候選人了。”

“噯,這並不難辦。”政客笑著說:“在政治上‘答應’和‘實行’完全是兩回事情,您不妨再考慮考慮。”

“這個……”食品商略思片刻,慷慨地回答道:“那好吧,我很高興地‘答應’您,先生!”

這位政客的要求真可謂無理而惱人,食品商麵對他的那一套“政治邏輯”顯然有兩條路可走:第一種是接受對方的要求,違背自己的諾言,讓對方牽著鼻子走;第二條路就是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對方的無理要求,但這就要冒“得罪”對方的危險,那樣無疑會對自己構成不利影響。

食品商巧妙抓住對方邏輯上的錯誤,比較順利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他用的就是言聽計從幽默術。先接受對方的理論,隨即將它付諸實踐:既然在政治上“答應”和“實行”是兩回事情,那麼我現在也“答應”你,但不一定要去“實行”。明退實進,明柔暗剛,讓對方無懈可擊,又維護了自己的立場。

所以說,言聽計從絕不是簡單地犧牲立場,牽就別人,它是一種權宜之計。運用該幽默術總是能給對方以“計謀得逞”的假相,略加思考才會發現說話者是跟自己開了一個並無惡意的玩笑,無奈之下,怎能不啞然失笑?

小童和阿利是一對老朋友了,有一天他們在街上相遇。小童:我求你一件事兒,你可一定得替我保密。

阿利:當然可以,說說看什麼大事兒?

小童:近來我手頭有點緊,身上的錢全被愛人拿去‘繳公’了,你能不能想點兒辦法,先借我一百塊錢?

阿利:不必擔心,我就當什麼也沒聽見。

小童要求阿利對他借錢的事兒進行保密,意思是讓他不要聲張給別人,但阿利將此作了巧妙的誇大,從而委婉地拒絕了對方的要求。看似答應得慷慨大度、幹脆利落,實際上滴水不漏,讓對方無機可乘。就這樣,“言聽計從”成了空歡喜一場,叫對方啼笑皆非。

言聽計從幽默術的運用要注意做到:巧妙抓住對方語言、邏輯中的漏洞,然後“慷慨應允”,立即推己及人。由於表裏不一,失望代替了希望,因而形成了強烈的幽默效果。

*攻其不備的風趣幽默

攻其不備就是兵法上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謀略,原意是說,在對方失去戒備、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使對方不知所措,在慌亂中作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以致上當失敗。這一謀略在軍事上的運用,早已十分普遍,像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突襲波蘭等,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同樣在幽默中,“攻其不備”的謀略也常被人們所采用,而且還能產生頗為幽默的效果呢!

作為一種幽默技巧,攻其不備的目的是引人發笑,予人啟迪。它不同於戰爭或談判中置對方於死地的險惡用心、服人之術。它僅僅是創造幽默,妙語調笑,給人帶來輕鬆和愜意。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人畢竟是人,不可能萬事俱周全,處處有防備,那豈不是活得太累了?攻其不備幽默術就利用人的這種特點在適當的時候“攻”其一把,給生活添點樂趣,給人生加點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不要以為出色的幽默大師總是攻於心計、巧於言詞,難於匹比。不要緊,經常愛開玩笑,善於創造幽默的人,他也會有防不勝防的時候,隻要你有自信心。鼓足勇氣,抓住時機,同樣可以反幽一默。所以你的文化基礎並不是你的主要障礙,關鍵是要保持充分的自信,敢於發揮你的幽默的天分,要相信自己:幽默我可以創造!

攻其不備幽默術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對方不知不覺中轉移主題,然後揮“劍”一擊,對方往往還依原來的思路來回答問題或做出反應。這就導致一種邏輯上的交叉,對方在你的突然轉向前,沒有及時做出相應的思路調整,於是“乖乖”地進了你的圈套。當然,攻其不備必須要抓準時機:對方“不備”時。即心理上放鬆警惕或毫無防備時,猛然出擊,不要讓對方事先覺察而起戒心,否則你的幽默就很可能失敗。

記得有段相聲說的是,甲方的回答必須與乙方的問話牛頭不對馬嘴。乙問:“你多大了?”“我孩子三歲”乙再問:“你住那兒?”甲答:“我二十八。”乙再問:“你結婚了嗎?”甲答:“我想去看海棠花。”乙接著問:“幾句了?”甲答:“三句了。”

前三句都過了,第四句甲卻“栽了”。乙在這裏運用的就是攻其不備幽默術。前三句無非是麻痹對方意誌,讓甲形成思維定式,第四句忽然轉題,甲便防不勝防,以為是題外話而忽略了要求。乙知道甲在答話時肯定比較集中注意力,若連續問下去,不易使對方上當,便故意輕鬆地問了一句很迷惑人的話:“幾句了”,甲正把注意力集中到乙的考題上,沒想到這正是乙設的陷阱,甲隨口就答,以為下邊還有問話。誰知這正是乙的問話。因此乙的攻其不備幽默術非常成功,把甲打了個“措手不及”,待明白上當後,已悔之晚矣!幽默的趣味就在甲上當時產生了。

攻其不備幽默術是乘對方防備鬆懈或沒有防備時的突然出擊,從某方麵看,它有點趁人之“危”的嫌疑。不過,幽默技巧嘛,總是要有一點“花招”的,不然何以稱“術”,何以“搞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誘人上當,引人發笑。你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它嗎?

*小題大做的風趣幽默

不能否認,我們日常所進行的交往和語言交流往往帶有較強的目的性。有時候我們要求朋友辦事,有時我們需要同素昧平生的新識者進行合作,這是因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個分子,我們都生活在一張“交際之網”當中。幽默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調侃和逗趣。它還有幫助你增進與他人的感情,提高你的處世水平的作用,關鍵一點在於你怎樣恰當地運用技巧。

小題大做幽默術是各種技巧中比較容易掌握又行之有效的一種,它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境和難題時有意識對自己所讚同的觀點加以誇大,以造成與常理相悖的“歪理”,順利擺脫困境,自圓其說的幽默方法。能不能把“小題”通過離奇的推理和類比加以“大做”,這是引出幽默效果,以笑聲折服他人的關鍵所在。

高中時候我就有過一次“小題大做”的經曆,多少年來我一直印象很深,所以很想給大家敘述一下。

中學裏為加強對自行車的管理經常實行一下“門牌製度”,進校門領牌,出校門交牌,從老師到學生,概莫能外。

那天我準備到教育局去領取高考準考證,車騎到校門發覺車牌忘帶了。

“通融通融吧,我有急事兒!”宿舍離這兒少說有幾百米遠,我央求門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