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草記:觀察
中國詩集·2013
作者:西毒何殤
觀察是一種習慣。當我獨處時,我也會觀察自己,當然,這並非普遍意義上的觀察,屬於“內察”。與大多數人一樣,我持有的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與各種人,各式物,各樣的環境在一起分享。作為一個並不善與萬物往來的人,我以為自己最大的特長就是觀察。
我能在人群裏,細致觀察每個人的衣著打扮、形容動作以及他們的神色和態度,我能發現人與人之間巨大或細微的差別,並以此推測他們的出身、家世、職業、來和去或悲和喜,虛構以他們為主角的故事,把他們放在宏大、細瑣、空闊、嘈雜、高雅、淫穢、聖潔、肮髒……的情節裏,那種感覺,如同上帝。有時,我心情不好,就想像毀滅索多瑪城一樣,天降大火摧毀他們,把他們打回泥土的原型。而往往這時,我就覺得很乏力,因為我無能無力,隻能任憑他們按照自己原本的劇情發展下去,在我眼前出現,走過,然後消失,我隻是他們生命裏的一小段,一小點。當然,還可以說的更牛逼一點,我才是他們活過的那一段,那一點,沒有我的其餘時間,之前,他們飄蕩於空氣,之後,他們消亡於塵土。
與人相比,我更喜歡的是物,生物死物,動物植物。我無須顧及它們的心情,可以任選角度去觀察,可靜坐,也可尾隨。一片樹葉,一隻螞蟻,一堵白牆,一架秋千,甚至是一塊空無一物的水泥地麵,一陣無蹤無影的風,都能消耗我漫長的光陰。是,隻是消耗。如果說對人的觀察還可以為我的寫作提供素材,那麼物,它們滿足不了我的幻想,隻能承載我的些許情緒,或者幹脆連情緒都沒有,僅僅是觀察,毫無功利性的觀察。有時,我會有意把它們放進詩裏,可最終,還是會刪去,它們可有可無,不重要,就像一株草之於草地,就像一顆暗星之於宇宙。或者可以這樣說,我不愛它們。
我不喜歡旅行,甚至可以說厭惡。也許是如別人所說,我不喜歡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陌生環境,但也許是如我所說,我不喜歡花漫長的時間逛到一個同樣的地方去。相較於愛旅行者對陌生環境的新鮮感,我對換一個新環境絲毫不敏感,在我的眼裏,山是一樣的,水也是一樣的,建築物更是一樣的,尤其是人,任何地方的人,跟我久居的地方,都沒有什麼差別。假使說一模一樣,倒也沒什麼要緊,更差勁的是,在這樣的“熟悉”環境裏,我始終難以安心,因為我知道,自己隻是暫居,是暫時的,短暫的,無法占有,無法安家落戶,無法種植。那麼,我就會非常煩躁,慌亂,充滿敵意,堪稱暴戾,看什麼都不順眼,我幾乎是找到了遊牧民族熱衷於掠奪和侵犯的根本原因。他們跟我一樣,找不到安心之處。我從來沒有在陌生環境裏得到過任何寫作的靈感,就算我非要以此為素材硬寫,結果也必然是浮光掠影,毫無價值,或者矯揉造作,讓人惡心。
有那麼幾次,我在外地,一如既往又無可避免地陷入這種情緒時,我突然看見我的靈魂從我身體裏跳出來,站在頭頂,看我。看這個不愛出行的人,在一個陌生環境裏如何不適,如何手足無措,如何心煩意亂……我的肉身,成了這個旅行落點的一部分,而我的靈魂才是真正的旅行者。那時,我發現以往對自己的觀察都是膚淺的,輕薄的,就像個愛照鏡子的自戀者,從來看不見自己的月球背麵。
我在我的頭頂上,觀察我自己。前所未有的驚人發現:我原來是這樣的,那樣的……,跟我之前認識的自己基本一樣,可又完全不一樣,這種感覺,真的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