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盛極必衰,功成身退(1 / 1)

功業既成,隱身而退,既是一種躲避災難的手段,也是一個人知足常樂的修養。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丞相,他為人精明,世故,然而卻沒有吃透“身退”的道理,結果被趙高陷害慘死。他貴為秦相時,“持而盈”、“揣而銳”,但最後以被腰斬的悲劇告終。在臨刑之時,對其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此時他才醒悟,渴望重新返璞歸真,過平民生活,但為時已晚。

人如果怕招災惹禍的話,心裏就會懷有畏懼之心,心裏有這種畏懼之心,在做事的時候,就會小心謹慎,遠離禍端。

劉邦利用著韓信的軍事才華,卻始終對其存戒備之心,這其實是帝王的通病。天下已定之後,先是將其改封為楚王,以奪其兵權,後找借口降其為淮陰侯。其實,這時候,韓信已經感到了危機,如果此時選擇身退,興許能躲過殺身之禍,因為此時,劉邦還沒找到很有說服力的借口來殺韓信。但是韓信又一次錯失良機,他一步步走進了劉邦設下的包圍圈,最終成為劉邦的刀下之鬼。

封建帝製下人們以忍得安是一種策略。人莫不愛財慕富,無法忍耐對權勢的貪戀之心,而不知畏懼,不懂退步,必然會遭遇災禍。老子對人生的觀察是智者的深邃,這在於他看到人生深層中的人性內核。

功業既成,隱身而退,既是一種躲避災難的手段,也是一個人知足常樂的修養。比如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環”。在40歲時,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創造了福特公司日產汽車7000輛的輝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後就退隱了。他在故鄉營造了一個住所,在那裏和家人一起過著清閑的日子。他在這安靜、愜意的農莊度過了32年安靜、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歲才去世。

心懷畏懼,必然處處謹慎,能功成身退,不貪圖享受,靜以修身,必能免除災禍。該退則退,急流勇退贏得生前身後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